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3588阅读
  • 19回复

『煮酒论史』 [历史随笔](ZT)(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转载)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 +Eb-|dM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这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与人发生了矛盾。 U1/I( w  
     [I%e Ro[  
  也是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明白了自己其实还差得远。所以我希望能重新开始,下面的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d!T,fz/-.  
     -eK0 +beQ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望大家能给予评价 ku*k+4rz  
     VFZyWX@#u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就姑且叫《明札记》吧,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FLQke"6i0:  
     1WqCezI  
     'qiAmaX  
     5s^vC2$)  
     B0yGr\KJ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N9d^;6;i  
     ?+=,t]`!m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G /&T  
  性别:男 zF FYl7]  
  民族:汉 <75x@!  
  血型:? d!<>Fh^6,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 ;5f/  
  职业:皇帝 YY tVp_)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GNmP_N  
  生卒:1328-1398 e^\(bp+83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q'H6oD`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l<=k#d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7\$}|b[9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7ovH?  
     !p\ @1?  
  主要经历: a0JMLLa [I  
   1328年——1344年 放牛 n3V$Xtxw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V+>RF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96^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8tpU&J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F3!6}u\F  
     [m< jM[w{  
  一切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R=R]0  
     d/oD]aAEr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出生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CQa8<q  
     wb#[&2i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oDs*F  
     Bf^K?:r"V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mg70%=qM0f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SI6?b1;-:F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23=wz%tF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Tp~Qg{%Og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H 9/m6F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 d\@U  
     I YptNR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dQGb-<_<  
     DD7D&@As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1$ }Tn  
     OS L~a_  
  因为,他要吃饭 ;/23CFYM  
     s&WE'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作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tQxAZ0B^  
     th"Aatmp  
  这就是十六岁时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V.Lk70 \  
     H,/ =<Th;i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CIwI1VR^  
     fWg 3gRI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担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Mp5Z=2l5  
     ij?]fXf:)y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g K|R  
     N1:)Z`r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但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4qi^$|\  
  他想的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eESJk 14  
     5fBW#6N/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n2H2G_-L[  
     `+QrgtcEy4  
  这一年,他十七岁。 ef!V EtEOv  
     c;bp[ Y3R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Jj'~\j  
     3u8HF-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0-29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Wgdij11e  
     +X0?bVT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Yt7R[|  
     D'#Wc#b  
    客观的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处?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grnlJ=  
     b4s.`%U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GYcZN&  
     ]7-*1kL8=~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S!k cC-7  
     p^A9iieHp=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u-At k-2M  
     WeE>4>^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 .T/\5_Bx  
     ;2-,Xzz8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f 6Bx>lh  
     SI)u@3hl&w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tD.md _E  
     ! iA0u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mHUQtGAVQ  
     KE`}P<K&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B3]q*ERAo  
     \SS1-UbL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dmW0SK   
     )}1 J.>5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vZmM=hW~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哭莫过于此! ,n}X,#]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8TZNvN4u  
     >fPa>[_1  
    刘德干净利落的拒绝了他,原因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hybx'  
     <T+)~&g$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Iw6oG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V-1 7-  
     k*d0ws#<l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生存 9aFu51  
     _SC{nZ[  
    在绝望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1%68Pnqk  
     sa$CCQ  
     结果让他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ZgK[,<2  
     U1}-]^\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 #$2 {l,>  
     3oc p4x`[  
     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 $L7Z_JD5  
     7ESSx"^B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0-29
 和尚的生涯 .8Eh[yiln  
     .aS`l~6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1T&NU  
     )E9[=4+*C$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的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gySCK-(y  
     >T84NFdz+  
    朱重八一直忍耐着,然而除了要做这些粗活外,他还要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长明灯)。即使这样,他还是经常挨骂,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时候,他还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 lTb4quf8I  
     hOFC8g  
     他已经很知足了,他能吃饱饭,这就够了,不是吗 Z p8\n:  
     S$#"bK/p^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在他入寺仅五十余天,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所谓化缘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头禅就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用俗话来说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我曾经考察过化缘这个问题,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也被人欺负。由于和尚多,往往对化缘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点,就指派领导的亲戚去,那些地方穷,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 K?  
     slUnB6@Q  
     反正饿死也该,谁让你是朱重八 eX)'C>4W  
     KU$:p^0l;*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点是在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谁能化给他呢 bu0i #  
     |5il5UP  
     然而,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微笑 &/dYJv$[9  
   'q>2WP|UY9  
D6+^Qmu"p  
N+lhztYQ?  
作者:vball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6-10-20 19:50:14    (KG2X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驴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面对他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qbz]t2(  
     mVXwU](N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L9p.q  
     &t)$5\r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_io:{M  
     8'WoG]E_  
     '=AqC,\#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0-29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注意这句)。 r\A|fiL  
     k1'd';gQ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 山脉、 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L[$t~z  
     GvzaLEo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的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fJ  GwT  
     _U|rTil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l&|Tb8_'  
     _TwE ym.V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h[bC#(  
     5{gv \S1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M1z ?E@kz  
     XE'3p6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P^aNAa  
     /&H l62Ak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可以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ZU$QwI8  
     v4qpE!W27~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0-29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驴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面对他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2K^xN]]rG  
     F0wW3+G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bw)E;1zo  
     \=[38?QOY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e#vGrLs.  
     *3KSOcQ  
     P6I<M}p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0-29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注意这句)。 ~"_!O+Pj  
     DK?Z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 山脉、 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  M2  
     nLOK1@,4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的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P3IBi_YyG1  
     }.pqV X{ d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m[%':^vSr  
     VC0Tqk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xkRS?Q g  
     KLW>O_+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iGQ1#6|d  
     T`MM<+^G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P*B @it  
     aOw#]pB|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可以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YdL7f)J  
     ~]#-S20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10-29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的回忆了这个他呆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4`)r1D!U  
     qjhk#\y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 mj?Gc  
     1x=x,lcL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元朝的末日到了。 l*OR{!3H$  
     vb?.`B_>&  
    我们的谜底也揭开了,现在看来,脱脱坚决要求治黄河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对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到极点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现在他终于要尝到苦果了。 T9%|B9FeJ  
     .)$MZyo  
    当元朝命令沿岸十七万劳工修河堤时,各级的官吏也异常兴奋,首先,皇帝拨给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反正他们不吃不喝也事不关己。这就是一大笔收入,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反正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 (&Jo. <  
     NN2mOJ:-  
     这是管河务的,那么不管河务的怎么捞钱呢,其实也简单,既然这么大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标,找几十个人,到各个乡村去,看到男人就带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钱来。 9PA<g3z  
    没有钱?有什么值钱的都带走! Su7N?X!  
     _tX=xAO9  
     可怜的脱脱,一个好的理论家,却不是一个实践家 4ryG_p52l  
     q4Wr$T$gs=  
     老把戏出场了,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石人,背部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突然发现,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于是人心思动。 %cg| KB"l  
     ;5L^)Nyd  
     这真是老把戏,简直可以编成电脑程序,在起义之前总要搞点这种封建迷信,但也没办法,人家就吃这一套。 \eNB L[  
     jd-ccnR l  
     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几天后,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颖州,今安徽阜阳),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这次是白莲教,当然既然敢起义,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于是,可能是八辈子贫农的韩山童突然姓了赵,成了宋朝的皇室,刘福通也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 ~v;+-*t  
     pZlsDM/=  
     他们的命运和以往第一个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起义、 被镇压、 后来者居上,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 (E)hEQ@8  
     _J!&R:]$  
     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史书上,将永远的纪录着: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10-29
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 O 1z0dHa  
     z/xPI)R[  
    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都省了。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f0 sGE5  
     cbyzZ#WRb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度,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Q8 &TM}E  
     RYEZ'<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B8T$<  
     F""9O6u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CUI+@|]%  
     O6G'!h\F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 T2<%[AF0  
     T9Q3I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Y PI)^ }  
      A\Ib  
    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WM ?a1j  
     E|f[ #+:+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f; |fS~  
     {m>ylE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T[@-   
     ulIEx~qP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psRgF  
     ]qv0Y~+`-K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10-29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被起义的熊熊烈火打乱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具体打乱这一切的并不是起义军,而是那些元的官吏们。 c,2& -T}  
     $gBQ5Wd  
     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如果吃了败仗,是要被上司处罚的,但镇压起义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们毅然决然的决定,拿老百姓开刀,既然无法打败起义军,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负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 29RP$$gR  
     ~U&NY7.@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的腐朽官吏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b]4dmc*N+  
     [#Y L_*p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某一个官吏抓去当起义者杀掉,然后冠以张三或者李四的名字。 但投奔起义军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被元军打败,也是性命难保。 sg $db62>  
     ;9T}h2^`B  
    就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2@zduL'do_  
     j HHWq>=d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OT])t<TF6  
     XA2Ld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U_T<x8{  
     LW]fme<V?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x\[aG9  
     =#G 2}8mQD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 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一、 守在寺庙里 二、 逃跑 三、造反 @N>7+ 4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个人,问他的意见,这个人叫周德兴,我们后面还要经常提到他 /sKL|]i=  
     SN{+ Pk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一卦(这是什么主意),看什么条路合适 lnZ{Ryo(  
     |RiJ>/ MK\  
    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 wX"hUu  
     p`Pa;=L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田赋和徭役,没有一天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 8v"rM >[  
     m@2E ~m  
    忍无可忍 I@'[>t  
     \Z]+j@9  
    那就反了吧!反 他 娘 的!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10-29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 N"S`9B1eD(  
     TjW!-s?S  
    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围了很久,这样下去是坚守不了多久了。 Mg2+H+C~:  
     ;,4*uU'vq  
    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是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让士兵直接拿了令旗去杀就是了,但今天,他开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奸细?”军士回答道:“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一定是元军奸细。” #I/P9)4  
     ;s B=f  
    郭子兴差点笑了出来,投军?元军快打进城来了,还有来投军的,这个借口可是真不高明,他不禁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奸细。 L< F8+a7i  
     C(N' =-;Kl  
    于是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见了一个相貌奇怪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参见朱元璋同志画像) .hT>a<  
     \]ib%,:YU  
    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朱重八。 dfDjOZSL  
     Ni_H1G  
    郭子兴走到朱重八的面前,让人松开绑,问他:“你是奸细么?来干什么?”。 ='7m$,{(Q[  
    朱重八平静的回答:“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wv[';J  
    郭子兴大笑:“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voa)V 1A/]  
    朱重八只是应了一声 喔 ZbFD|~[ V  
     :@L7RZ`_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慌乱,这是他平时的乐趣之一。 7+jxf[(XQ  
    但在这个人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有镇定。 |L<JOQ  
     CNB weM  
    郭子兴不敢小看这个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吓不倒的人。于是他认真的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来历,当朱重八说出是千户长汤和让他来的时,郭子兴这才明白,这个人真的是来投军的。 )&c2+Y@  
     |+cz\+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警卫员)。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10-29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注意这个特点),而且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同乡汤和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 WNV}@  
     nA#dXckoc  
    作为郭子兴的亲兵长,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士兵,从不贪图财物,每次得到战利品,就献给郭子兴,如果得到赏赐,就分给士兵,由于他很有天赋,自学过一些字,分析问题准确,郭子兴渐渐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 A!`Q[%$  
     V)Y#m/$`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IG@v0_w  
     O>2i)M-h9x  
    汤和 e:WKb9nT  
     >o!~T}J7  
    在军队中,汤和算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朱元璋刚参军时,已经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推托过。 ,tHV H7[  
     ~fF;GtP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物,用今天的话说,他很识实务。相信也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YZ^;xV  
     7a<:\F}E0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众多的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去,将这个女孩托付给郭子兴,女孩名字不详,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则多了一个帮手 ;[[oZ  
     +Rd;>s*.Y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0-29
 真勤快,那就把明月的文章搬过来吧,建议精彩的回复也能一并放到这里来,比如搅拌机的祭文什么的,衬托着使文章更好看 y` 6!Vj l  
   4,qhWe`/  
  唉,新浪里很干净唯独少了点趣味的切磋,不过,好像搅拌机他们也不来这里看了,对明月以后的文章来说,有一点遗憾 #hF(`oX}4K  
 此时,朱元璋已经升任了军队中的总管,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起义军的办公室主任,他干得不错,对于某些喜欢贪公家便宜,胡乱报销的人,朱元璋是讲原则的,由于他严于律己,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是上天偏偏不让他舒服的过下去,不久的将来,他将面对更大的麻烦。 tsN,yI]-VA  
     !juh}q&}|  
    主要问题是,郭子兴的成分问题,他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想不通他怎么会起义),当时在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他们和郭子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q!\4|KF~  
     B+snHabS6  
    不久,矛盾爆发了,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绑票,这些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把郭子兴死打一顿,然后关了禁闭。朱元璋得到消息,大吃一惊,立刻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孙德崖开始还装傻,表情惊讶,要出去找郭子兴,并且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演技。 {*AA]z? zo  
     :Ys~Lt54  
    朱元璋只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崖面前,并且告诉孙,你的那些贪污公款、胡乱报销的烂账都在我这里,自己看着办 RGE(#   
     c%J6!\  
    于是,朱元璋从孙家的地窖中将已经打得半死的郭子兴救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意识到,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 o]Rlivahm  
     4G?^#+|^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终于有一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落井下石一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 :#pdyJQ_  
     `}$o<CJ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yB2h/~+  
     =y4dR#R(\  
    郭子兴毕竟还是不想杀朱元璋,于是将他放了出来,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 EP 4]#]5  
     C=/B\G/.9  
    这就是朱元璋霸业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10-29
 就从这里起步吧 ,erf{"Nh  
     sQvRupYRO  
    朱元璋奉命带兵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岳父实在存心不良,当时的定远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一个缝隙,攻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撤出,此后,连续攻击怀远、安奉、 含山、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VThr]$2Y  
     l%0bF9\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XEb\Kf  
     i#]e&Bru5  
    朱元璋经理招收的二十四个人素质是相当高的,这其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堪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徐达。 <U@N ^#  
    这些人还有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什么叔叔、舅舅、子侄、外甥都来了,很快,他的部队(直属)就有了七百人。 [@vz0!@s5  
     $zM shLT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z1PwupXt1  
     V&M*,#(?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W80AJ  
     {r,U ik-nL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一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tU n^t  
     ;sZG=y@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r9i? H  
     6pt_cpbR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一首,大大的有名: n|w+08c"  
     咏菊 5Q?Jm~H9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AIpYp,P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O&HczO  
     %ou,|Dww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I0Pw~Jj{  
     6#?T?!vZ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DTKz]i?  
     KP&+fDa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_ E;T"SC  
     {PHH1dC{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8:)? 0Ez  
     Z2% HQL2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3e7n2N)  
     ,XD" p1(|G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SdF\uk{?6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yqiC-yx  
     _R4}\3}!  
    谁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Mt[yY|Ec|  
     c/;;zc  
    出发!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10-29
朱元璋的第一桶金 ="voJgvw  
     " ]S  
    朱元璋又来到了定远,对于他而言,拉壮丁已经是轻车熟路,很快他组织了上千人的部队,他听说在定远附近的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人的部队,现在孤立无援,需要找个新老板,于是朱元璋打起了这支部队的注意。 v76Gwu$ d  
     |UXSUP @s  
     他亲自来到张家堡,一看寨主,大喜过望“原来是你啊” VHD+NY/  
    这个寨主他认识,原来还打过交道,而寨主叫他“朱公子”。 xnZnbgO+  
     G"<#tif9K  
    自然两人见面后,照例要叙叙交情,我认识谁,你认识不,喔,你说的是那个谁啊,认识认识,还是兄弟啊,还有张三死了,李四病了等等,越说感情越好,就一起吃饭。 h3?>jE=H  
     >@2<^&K`  
     在饭桌上,朱元璋终于说出了他的来意,既然目前你们没有主,不如跟着我混,将来混出名堂,有你们的股份。寨主也真是个实在人,马上就答应了。 V"YeF:I  
     g< j)  
     朱元璋非常高兴,可是他忘了中国人的习惯,酒桌上的话只能信一半,有时一半都不到。 B)JMughq_  
    朱元璋后来想:实在应该签个合同的 FH,]'  
     #r'MfTr  
     三天后,朱元璋的使者到了寨中,寨主热情的接待了他 keAoJeG,J  
     9J3fiA_  
    来啦,快点请坐啊,别客气,您这趟来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这个我们还要考虑下啊, a^R?w|zCX  
    什么?我已经答应过了? Jl{ 0q7b  
     !Km[Qw k-  
    什么时候啊?三天前? 好像没有吧,(回顾手下)你们想想,当时有吗?是吧,没有啊, (7Z+De?  
     &<F9Z2^  
    误会,误会啊,你说的我们一定好好考虑,让朱公子不要急啊, T*x2+(r  
    什么,你要走,别走,再坐会,啊,有事就不留你了,回去给朱公子带个好,有空来玩啊! I&1Lm)W&  
     I1<WHq  
    就这样,朱元璋被结结实实的忽悠了一回。
级别: 经院高中
发帖
410
铜板
1995
人品值
19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10-29
可是朱元璋岂是容易欺负的,他让部下去请寨主吃饭,特别交待是准备了很久的名菜,寨主一听有饭局,屁颠屁颠的就来了,一到大营,朱元璋就把他捆了起来,饭没有吃成,倒是自己成了粽子。然后朱元璋以寨主的名义传令山寨的人转移,就这样三千人变成了朱元璋的属下。 :K| H/kht  
     _;HdX$op  
     下一个目标是横涧山,这个地方有两万军队,但这却不是一支可以劝降的部队,此部队的主帅叫缪大亨(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身份),原先跟随元军围攻濠州,希望能顺便抢个劫,不料没有攻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守在这里,朱元璋带领了四千人对他发起了进攻。 bZ`v1d (r  
     0S{23L4C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领导的以少对多的战斗。 Hyb(.hlZh  
     @DysM~I  
     朱元璋很聪明的避开了白天,而选在晚上对这支武装发动了夜袭,像缪大亨这种土包子当然不是对手,他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了,于是朱元璋的部队变成了两万人。  *&_*G~>D  
     {-Y;!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一些类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而是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如此没有战斗力,轻易的投降了,然后他提出了结论,这是因为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 PT/Nz+  
     $+4DpqJ  
    这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kdNo<x1o  
     Y1PR?c Q  
    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手中,有了一支精兵。 HI8mNX3 "j  
     x UdF.c  
     此时,两兄弟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一个叫冯国用,另一个叫冯国胜,朱元璋觉得这两个人都是人才,就留下了他们,这个冯国胜就是后来的威震天下、横扫蒙古的冯胜。 H*W>v[>  
     @| z _&E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决定攻击滁州,也就在此时,一个人走进了他的军营。 6 U.Jaai:  
     z CLaHx!  
     这是一个穿着书生装的中年人,相貌温文尔雅,朱元璋开始时并未在意此人,只是看他字写得好,便让他当了文书,此人倒也不在意,依然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一天,朱元璋在营房里烤火,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天天处处打仗,何时是个头啊(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2Nc7  
     YmV/[{  
    此人从容答道: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元帅你的户口在濠州(公濠产),离刘邦老家不远,就算没有王气所在,也多少能沾点边。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然后说出了最关键的两句话。 J^7m?mA  
     {$frR "K  
     只要元帅能向刘邦学习,按照他的行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 JxVGzb`8  
     Ju+3}  
     朱元璋诧异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是的,这正是自己的方向,刘邦做得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于是,他摆正了自己的坐姿,向眼前的这个人行礼。 :60v bO  
     "Z@P&jl  
     这个人就是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