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怎样调整应考状态 oiR9NB&<
K:qc
"Q=C
G;#xcld
在考研的漫漫征程中,良好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研究生考试的压力不只来自考试本身,考前的信心蓄积也不容易。现在有些人动辄以“报考与录取比例10∶1~20∶1”来吓唬自己。事实上,报考者中什么人都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并不多。应当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之后的成功。应届生考研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考前复习占了找工作的时间,担心落榜后找不到工作,鸡飞又蛋打。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不少同学就是在考研结束后找到工作的。 >EA\KrjW
wj0_X;L
Het>G{
oxeIh9
E
另外,准备考研的同学要学会放松自己,尽量给自己减少压力。生活要有规律,学习时间不必安排得过紧。有些同学为了考研整日起早摸黑,事实上,长时间的学习很难保持头脑清醒,而且因为自我施压太大,睡眠不足,用脑过度,学习效果反而不好。考生在生活中须贯彻三个“好”字:睡好,吃好,第三才是学好。 S&y${f
^~TE$i<
^V9|uHOJoq
Wl=yxJu_(
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求得良好的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显然是相当愚蠢的。备考阶段,一定要对自己的准备时间作一个统一的规划,按步骤、有计划地轻松地学习,一定能战胜研究生考试中最大的敌人,那就是你“自己”。 5+Tx01)
uVhzJu.
k^ fW/
pRxVsOb
不考则已,想考就不能只是试试看。绝不能抱着试试看,不行就放弃的想法去复习,这样的人往往不能坚持下去。 pZ[|Q 2(
7rbw_m`12-
|{-?OOKj
-G? IXgG
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调整好信心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学习本身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要太注重你所报考专业的录取和报考比例,因为在这庞大的大军里,有许多人只是想试一试,这些人的竞争力是不强的。关键是自己有实力,不要多想有多少人与你竞争。考试本身不一定能全面检验你的知识水平,但能很好地检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MK!
@ND
=_3rc\0
Khv}q.)F
:5&UWL|
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悠闲地生活学习。作为在校学生,既要应付学校的课程、活动、又要按自己的计划有步骤地复习报考学校的科目。时间有限,而事务繁多,二者相冲突时,也只能以学校课程、活动为重。而在职考生,要推掉许多应酬,多挤时间学习。平时最好是全面封闭自己,少受外界干扰,做到心气平和,排除杂念,静心学习。 wxBZ+UP_
^?\|2H
AY"wEyNU
t>LSP$
考试成绩是检验复习效果的最终标准,考试过程中,不论哪门课程考得是否理想,都要坚持考完全部考试科目。因为有时人的主观感觉与客观考试结果不完全一致,往往自认为考得很糟糕的科目而实际上却不错,所以千万不要弃考,否则,一点机会都没有,而且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却不能将考试进行到底,岂不可惜? <C;TGA
;o;ak.dTt
z<^LY]
f-H"|9
不怕挫折!当然,在你付出心血和努力之后,你也有可能会落榜,但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成功不了。其实,只要大家真的下对了功夫,研究生考试并不难,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关键是有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雄心。 /B 3\e3
W?!rqo2SP
^
T`T?*h
m:~y:.
端正考研态度并不是一句空话。考研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有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在此领域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才能对求索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有清醒的认识,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考研中成功的几率更大。 Wlq3r#
/zQx}U)TP
P*%P"g
sKs`gi2
● (二十二)考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U7g,@/Qx
5{i NR4sq
n)D
a+ O?bO
考研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压力和紧张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让这种压力影响自己,尽量以饱满的精神投入考场,切不可临阵脱逃。 lt]&o0>
2ve<1+V_
z%JN| 5
*wd=&Z^19
回答主观论述题时,依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基本的内容作出回答之后,就原题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发表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定会考得高分。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抓住问题的要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论述,既要有理论论述,又要有事实依据,两者紧密结合。 +R;LHRS%
=(P$P
UQYHR+
nUX3a'R
研究生考试还增加了一些允许考生自由发挥的试题,意在考察考生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对教材相当的熟悉。由于专业课试卷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在考前将指定教材系统地浏览一遍,将记忆性的知识点强化一遍,临时抱一抱佛脚还是很有效果的。 R- ,L"Vv
D^p)`*
(JjxrZ+L
4m=0e
考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IF
^'Rs`e
s`[V{1m,
q|s:&&Wf
1.注意卷面整洁,同时要把握好答题的篇幅,名词解释和简答不要太长,论述不能太短; y@2"[fo3~
_/.VXW
>zw@!1{1
H,GnF
2.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把相关的理论都摆出来,当然有些题目也可以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aM#xy6:XG
=;)=,+V~q
eOXu^M>:F
55] MRv
3.论述问题时对自己不熟悉的方面,想办法避开。 n+<
"WXUz
+<V$G/"
8ql<7RTM!
● (二十三)以往的分数线是多少 x{So
2,Z@<
@7Ln1v
z-"P raP
必须达到教育部分数线,一般在330左右,热门学校,热门专业360分以上也不算多。 IkA~+6UY
6L
Fhhl^
UMF M.GI
0HbCT3g.
录取与否,主要还是看分数,所以必须明确考分定位,清楚规定的考试分数的目标、最上限、最低线。两门公共课是最容易拉开分数线的考试,最好能上辅导班,至于什么样的辅导班无所谓。只要认真复习,这两门课应该能拿到130分,最好140分以上,最低不能低于及格线,这样你就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 "M1+(k7
k{lX K\zN
X2,v'`U5&
A5 4u}
如果你的总分已达330分以上,且英语、政治分数均已达标,那么你就有被录取的可能。当然,每年考试的难易程度不一,容易的时候也许考了350分也要靠边站,所以关键是要看你的排名次序。 QC]<`!
_Vt9ckaA
}&s |~
meThjCC
● (二十四)笔试分数过线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TC=>De2;
vtK.7AF
"^
dMCS@
8)Vl2z
从确定目标到成功,要经历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是影响最后结果的致命要素。按规定,报考单位要按时给考生寄发准考证、初试分数、复试通知、调档通知和录取通知。这些环节有很严格的时间限制,考生应密切注意,一旦发现异常,要迅速与报考单位联系,切不可疏忽大意。另外,如果所报专业上线人数超过录取人数,而自己的排名又不靠前考生自己要去做调剂努力。一是争取所报导师或其他人员的推荐,一是将自己初试分数及简介迅速送到或寄往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若干个招生单位。不可大意,也不可轻言放弃。 !Zc#E,
gd7!+6
":=h1AJY
B_8JwMJu3
研究生的录取每年是根据当年的研究生考试成绩,由国家教育部规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分数线分为两部分: 一是总成绩的最低分数线,二是单科最低的录取分数线。只有两项均达到标准的考生,才可能参加复试。复试由各单位自行组织,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要加试两门本科基础课的笔试内容。只有复试合格的考生,才会被列入录取名单。 J5Q.v;
x1Gc|K/-
eE\T,u5:
qzZ;{>_f
总之,在决定初步录取的这段关键性的日子里,要多方努力,以确保自己被录取。 wsAb8U C_
}~0}B[Rf
!V4 (- 8
mOyNl
-f
● (二十五)怎样过好面试关 /%{CJ0Y
?a?4;Y!
!
8Ro5),
C9FAX$$^(Y
能够在全国统一考试中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只是走完了考研路途的第一步,因为通过了初试还有复试。在过去都是实行等额复试,所有上线的考生都可以顺利进入自己报考的学校。但是随着考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考生整体素质重视程度的提高,现在一些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都纷纷打破了以笔试论成败的惯例,等额复试都改为差额复试,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一些名牌大学的复试淘汰率甚至达到了30%-50%。应该是这是我们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进步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其实在好多国外名牌大学的招生中,这种面试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更应该强调一个人的研究潜力和能力,因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研究型的人才。但是,淘汰机制又是非常残酷的,毕竟准备了那么久就是为了能够进入自己梦想的大学,最后竟然在最后一道门槛前倒下。因此,精心准备复试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准备复试呢? 2<AQ{
c
K,P`V
&m?
#a]\3X
rV-Xsf7Z
1.复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一般由各招生单位的有关系(院)组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3~5名导师组成复试小组,对考生进行复试。复试的考查方法也比较灵活,有的可能考查一下专业外语,允许查字典翻译一篇或一段专业外语文章;有的通过面谈了解一下考生对本专业研究现状的掌握情况,现从事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读研后搞什么课题及个人打算等等。还可能出几个题目进行简单的笔试或口试,还有的可能采用实际动手操作的考核办法。所以事先应尽可能了解复试的方式、方法,做到对复试心中有数。了解的途径很多,可以找在读的本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他们当年是如何复试的,可以向本专业的指导老师了解一下应先重点准备哪些东西等,也可以向研招办询问。 4Y
G\<Zf
IkGM~3e
,Vz-w;oDn
R-4#y%k<
2.参加复试前最好能到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查阅一下近年来本专业比较权威的期刊,了解一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这样做对参加复试十分有益。 fX1Ib$v
!9V;
8g
2q9$5
tTt}=hQpgX
3.通过走访本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或本专业的老师了解一下本专业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本专业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认真阅读一下他们在权威性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