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求职陷阱网上征选 
上海公共招聘网开展调查活动 
  本报讯求职陷阱已成为困扰求职者的一大问题,尽管近年来本市有关部门一直在严打求职欺诈,但仍有个别黑心企业利用求职者着急的心理骗取钱财。记者昨从市劳动保障局获悉,今天起,市民可以登录网站,从35种骗子伎俩中选出一年来十大求职陷阱。 
  上海公共招聘网负责人介绍,自去年3月起,每周求职警示都为求职者公布一个求职陷阱,通过案例分析、专家建议剖析陷阱的本质及防范的方法。在该求职警示推出一周年之际,为回顾和再次警示求职者提防这些求职陷阱,上海公共招聘网今日至12日开展为期一周的我最需防范的十大求职陷阱调查活动。 
  此次活动将从上海公共招聘网曾经发布的34个求职陷阱中,通过网上公开投票,调查出10个最受求职者关注和需要防范的求职陷阱。求职者可通过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www.12333.gov.cn)在线调查栏目或上海公共招聘网(http?jobs.12333.gov.cn)相关链接进行投票。 
  上海公共招聘网副主任丁峰表示,根据对去年劳动部门发现的求职各种陷阱调查发现,骗子的手法越来越隐蔽,不再像以往那样发布虚假信息,或是赤裸裸的金钱索取,而是利用更巧妙的手法,利用真实的信息来欺诈求职者。无论骗子如何操作,都带有一个共性即追求利益,求职者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对方涉及收取费用,一定要当心,可以及时拨打12333热线投诉。 
  链接.34个求职陷阱? 
  1、广告噱头骗骗侬,收取费用野豁豁; 
  2、发布招聘信息是虚,为培训机构揽生是实; 
  3、网上求职,警惕违规中介私下收费; 
  4、招聘管理人员为名,行企业融资之实; 
  5、招聘岗位名称模糊,掩人耳目名不副实; 
  6、新人换旧人,试用期陷阱又添新花样; 
  7、招聘信息做广告,莫入中介公司邮件陷阱; 
  8、是招你驾驶,还是骗你试驾 
  9、欲谋高位先当股东,当心你的钱打了水漂; 
  10、考察为名,无偿占用劳动力; 
  11、利用见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12、明明招聘劳务工,非用合同制作门面; 
  13、冒充公益机构可恶,擅自骗财扣证可恨; 
  14、最低工资保障职工权益,单位暗扣实属不该; 
  15、招聘销售代理为名,推销公司产品为实; 
  16、切莫被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蒙蔽双眼; 
  17、毕业学生求职心切,擦亮双眼谨防受骗; 
  18、证书在精不在多; 
  19、招聘兼职人员有陷阱,巧立名目收取黑心钱; 
  20、瞄准上限录用下限,勿将浮动薪资看走眼; 
  21、想当群众演员,先送保证金来; 
  22、招聘岗位存在种种破绽,应聘过程注意观察端详; 
  23、取消求职津贴券不等于可以收取中介费; 
  24、莫入汇款收费陷阱; 
  25、大学生假期实习请睁大眼; 
  26、入门考试买材料,背熟应考却是空; 
  27、冒用公共职介高信誉,保险公司骗人行为可恨; 
  28、警惕利用求职者个人资料,办信用卡透资消费; 
  29、非法传销企业变相招兵买马; 
  30、招聘驾驶员,岂能收取事故责任保证金; 
  31、这样的公司太离谱,招来的员工当客户; 
  32、跳槽请谨慎考虑;33、请保护好您的劳动成果;34、保险公司招聘新花样。  
来源:
http://www.zdwe.com更多应届生职位请登陆大学生求职、发展、生活第一分类门户:职达网 
www.zd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