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634阅读
  • 1回复

[推荐]西方史上的八大刺杀事件

级别: 经院博士
发帖
3703
铜板
6793
人品值
1117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716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说起刺客,我们印象中的大概会是一个用黑布蒙住脸,眼神锐利而诡秘,但行动总有些贼头贼脑的家伙吧。事实上,历史上也有人对刺客充满了崇敬,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一个,他专门为刺客作传,于是战国四大刺客的英雄事迹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其中的荆柯刺秦皇现在还被搬上荧屏,又是电影又是电视剧的,实在火了一把。

而西方历史上最有名的刺杀则莫过于恺撒之死,他那"突如其来的死亡"的预言给他的遇刺添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对于刺杀行为的价值判断,我认为应该具体行为具体分析,因为行刺的动机相差很大,有的为了钱,有的出于义愤,有的为了政治或宗教理想,有的则仅仅是想作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近来揣摩欧洲近代史,深深为其中其中的行刺事件所震撼,这些事件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它们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就列出其中影响最大,最有探讨意义的若干,与诸位共议。

最肮脏的刺杀:荷兰国父的悲歌

1568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荷兰当时最大的贵族--威廉.奥伦治(奥伦治亲王)的向背举足轻重,就阶级情感来说,他受过西班牙前国王卡洛斯的厚恩,就民族情感来说,身边荷兰人民的呐喊和鲜血又使他寝食难安。一度摇摆不定的他,最终终于同荷兰人民站到了一起,走上了反抗当时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帝国的不归路。

从此,他成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全国头号通缉犯。菲利普二世悬赏巨额赏金要他的人头。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奥伦治亲王领导下的荷兰独立力量在尼德兰北方站稳了脚跟。荷兰各省准备在1584年7月12日拥戴德高望重的他为国王。但在大喜日子到来之前两天,悲剧发生了。

7月10日,奥伦治亲王与雷瓦登市长共进午餐后,正在闲谈中,侍卫上来报告说:"巴尔塔萨已经办好了护照等一切手续,特来领取几封亲王写给法国公使的信件。"

巴尔塔萨是个法国人,职务是为亲王往法国传递信息的驿使,刚刚到亲王身边做事不久。

当奥伦治亲王走下楼梯时,已经隐藏在楼梯口旁一个圆柱后面的巴尔塔萨,突然向亲王猛扑过去,举起手枪开了三枪,枪枪打在亲王的要害处,一代伟人就此倒下,永远没有起来了。

刺客赶忙逃跑,但在门口正好踏到一堆狗屎滑倒在地,当场被活捉。他供出自己是菲利普二世派来的奸细,刺杀亲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赢得菲利普二世的巨额赏金和爵位。最后,他在受到烙铁、刀刮等酷刑之后被斩首。

奥伦治亲王的子孙继承了他荷兰执政的位置,最终赢得了荷兰独立,并成为荷兰时代相袭的王室。

最意外的刺杀:整个法兰西在哭泣

16世纪是法国在向一个成熟的近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又陷入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纷争之中。在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冲突之中,形势最复杂的是法国,因为天主教和新教力量势均力敌。自1572年"恐怖的圣巴托罗谬之夜"以来,法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骚乱之中,在此后连续有两个国王遇刺身亡,其中亨利三世是因为背叛了自己的天主教阵营,转而同情甚至帮助新教而被一个天主教狂热分子刺杀,而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的遇刺身亡,则更为出人意料。

亨利四世原是法国南部边境一个叫纳瓦拉的小邦的国王,为新教徒。因亨利三世无嗣而亡,作为后者远亲的亨利四世得以继承王位。当时法国处于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之中,亨利四世亲自上阵厮杀,显示了极好的军事才能。但真正显示亨利四世的伟大人格的是1593年,鉴于法国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现实,亨利四世毅然宣布自己改信天主教,接着在1598年宣布"南特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新教的信仰自由和应有地位。"南特法令"是西方最早体现宗教宽容精神的杰作,最终给法国带来了和平。此后亨利四世致力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卓有成效。

1610年的一天,亨利四世去探望大臣苏利途中经过一条狭隘的街道,前面两辆车相撞堵塞了交通,国王的车右轮又陷在沟里。这时,国王的车正好停在一个店铺门前,而店铺的招牌上画着一支箭射穿一颗戴着王冠的心。尾随在后面的一个叫拉韦拉克的疯子,或许从中受到某种启示,脚踏车猛然向国王刺去,国王大声呼喊"我被刺啦"!,拉韦拉克又刺了第二刀,随后当场被捉,他也没想逃跑。

拉韦拉克据说是个疯子,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时刻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行刺国王,人们还给这种病起了名字,叫弑君病。

后来,安娜王后(亨利四世的儿媳)辅助未成年的路易十四时,曾对他说,要学你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学你的父亲(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问为什么,安娜说,亨利四世去世时,大家都哭,而路易十三去世时,大家都笑。不错,法国历史上的名君很多,有查理曼大帝、路易十四、拿破仑等,但像亨利四世这样在功业上和人格上都无可指摘的,只有他一人。

最浪漫的刺杀:化装舞会上的黑手

当今的瑞典,在外人眼中无异于世外桃源,以高收入、高福利、高文明闻名于世。然而你是否知道,瑞典历史上也有过贪污成风,秩序混乱的时代,那是在18世纪中期,瑞典在遭受了北方战争失败的重创之后,贵族乘机夺权,进入了所谓的"自由时代"。

1772年,受制于贵族统治多年的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年在位),利用贵族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僧侣、市民、平民三个阶级对贵族的不满,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解散了国务会议,恢复了专*制王权。就这个角度来说,他倒也算一代雄主。

但他在夺取权力之后,却不但未能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反而冒险挑起与俄国的战争,结果损失惨重,国内大批军官哗变。他的生活也十分奢华,他迷恋话剧,被后人成为"天才演员"。

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下化装舞会。化装舞会是欧洲宫廷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娱乐,就是在舞会中戴上假面具,把自己化装成神仙、鬼怪等,这样就有利于毫无拘束地投入到舞会中去。

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准备参加晚上的化装舞会。有人向他告密说,拒可靠消息,晚上有人要向他下毒手,古斯塔夫听了哈哈大笑,因为类似的谣言他已听过不下几十次,还不都是空穴来风。当天晚上当舞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有个人从背后向国王开了一枪。舞会顿时惨叫阵阵,乱成一团,凶手乘乱逃跑,但没跑出多远便被抓获。

凶手是一个叫做安斯特洛姆的御林军队长,而他的后台是当时的大贵族--皮萨林将军。古斯塔夫抑制贵族阶层的政策使贵族中有不少人对他切齿痛恨,加上对他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不满,使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要除去他的集团。

13天后,古斯塔夫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留下两句话:"杀他的是法国的雅各宾派,宽恕杀他的人。"但凶手被镣铐示众之后连抽三天的鞭刑,最后砍头分尸投入海中。


最惨烈的刺杀:西班牙国王婚礼血案

1808年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挑起了蕴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的激情,西班牙从18世纪一个死气沉沉的角落,变成了19世纪欧洲中革命次数最多、最激烈的国家。斐迪南七世依靠人民复国,最终却背叛并镇*压人民的卑鄙行径,使西班牙王室一度成了众矢之的。在他女儿伊莎贝尔二世时期,反抗达到高峰,她在位期间,总共改组了41次政府,颁布了7部宪法,各政治势力发动了15次暴动,她本人也遭受了两次未遂刺杀。1868年,她在一次政变中被迫流亡国外。

后来,伊莎贝尔二世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回国复位,西班牙的局势平静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儿子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在位)时期。

阿方索十三世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他的父王就因病逝去,他一出世就成为国王(这样的例子,在欧洲历史上只有两例),长大后成为一位任性而热情的一国之主。19岁的时候,对英国的一次访问,使他迷上了"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维多利亚.欧亨尼娅,两位出身高贵的青年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由于恐惧欧亨尼娅可能带有英国王室的家族病---血友病的致病因子,他们的婚约在西班牙遭到强烈反对,但最后,他终于说服了他的母亲---有"德行夫人"之称的太后克里斯蒂娜。

据说,欧亨尼娅的教母曾赠给她一串珍珠项链,但同时嘱咐她在婚礼时不要戴上,因为很久以前一位吉卜赛女巫曾经预言,如果新娘戴上这串项链,她日后将流出如珍珠那么多的眼泪,但欧亨尼娅将之当作童话,在婚礼上戴了那串神秘的项链。

婚礼在1906年5月31日进行。当队伍行至狭窄的马约尔大街时,从一栋楼上掉下来一束鲜花,花中藏有一颗炸弹,在新郎和新娘的御用马车前炸开了,一时间烟尘四起,血肉横飞。这场惨剧,总共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伤,不过国王和王后幸运地从血肉堆里逃出生天。吉卜赛女巫的预言应验了,这只是这对新人一生厄运的开端,他们即将面对的,是西班牙最动荡的岁月......

行刺者叫莫拉尔,是一位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在惨案发生前一天,曾有人看见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楼上抛东西下来,以为他神经有问题,并不在意,原来他是为了测算物体到达地面的准确时间。后来,他在即将被逮捕的时候自杀身死。

最冷酷的刺杀:葡萄牙君主制的覆灭

在西班牙王室血案发生后两年,即1908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另一个国家---葡萄牙发生了一宗对历史影响更大的刺杀事件。

19世纪末,葡萄牙的共和派与失意王党分子、共济会站在一起,谋求颠覆葡萄牙王室的统治。

葡萄牙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一世(1889-1908年在位)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两件事使他丧失了民心,一是1890年,他企图将非洲的两个殖民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连接起来,遭英国反对,在英国武力威胁下,被迫撤军,放弃连接两个殖民地的计划,使国内不满。另一是在1906年,任命强硬派王党分子佛朗哥担任首相,而佛朗哥是个不得人心的独裁者。

1908年,卡洛斯国王和他的长子---王储路易.菲利普在王宫门前的广场上被两名共和党激进分子开枪打死(这个案件的背景从来没有被彻底查清)。他的幼子,年只18的曼努埃尔二世继承王位。此后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两年后,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曼努埃尔找不到任何人为他卖命,只好黯然出逃到英国。

曾经出过"征服者"阿方索、若昂大帝等杰出帝王的葡萄牙王室的统治,至此永远划上了句号,留在它背后的,只剩下一连串的叹息......

最忧伤的刺杀:不曾拥有童话的茜茜公主

1848年欧洲各国革命风潮涌起,受打击最严重的当属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奥地利帝国。在这场风暴中,年轻的王子---弗朗兹.约瑟夫被推上了皇位,他没有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一坐就是68年。

10多年后,又一场风暴到来了,在意大利统一运动和德意志统一运动中,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奥地利一再遭到打击,被迫放弃自己的德意志定位,转而向国内的匈牙利人让步,将奥地利一元制帝国改组成奥匈帝国---一个二元制的帝国。

在欧洲历史上,奥匈帝国注定是一个倒霉的角色,它在屈辱的背景下诞生,又最终在屈辱的风暴中土崩瓦解。为了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民族组合体,它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成为国内各族的民族主义者,以及奥地利本身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周边虎视眈眈的大国的公敌。其王室成员几乎个个都曾遭到过刺杀,弗朗兹.约瑟夫本身就遭到过数次未遂刺杀。

但这个帝国中最有名的却不是这个长命的皇帝,而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

茜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风靡欧美。15岁时代替了她的姐姐,被年轻奥地利皇帝选中,从那一天开始,她的命运就和这个老大帝国捆在了一起。茜茜喜欢做诗、骑马、游历,但她的一生一直是浸泡着泪水的。从她唯一的儿子鲁道夫自杀身亡那一天开始,她的心"实际上已经随他而去,只剩下了一个日渐衰老的躯体"。

1898年,茜茜到日内瓦旅游。9月10日中午她准备乘船离开。当她带着侍者向码头走去时,一个埋伏在那里的名叫卢切尼人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宫廷命妇连忙解开她的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茜茜死了。

卢切尼是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行刺的目的一是为了成名,二是出于无政府主义对王室的仇恨,三是源于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的传统敌对情绪。

影响最大的刺杀:引爆世界大战的一枪

19世纪以来,老牌封建帝国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时,在整个欧洲民族主义浪潮影响下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也日益高涨。但一来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国家已经消失了数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划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尔干周围的大国环伺,把巴尔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

这使得这个地区的形势十分复杂,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成为欧洲历次矛盾冲突的焦点地区,有"欧洲的火药库"之称。

对巴尔干地区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各大国反应不一。俄罗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护者"自居,一向煽动和支持这个地区的民族运动。奥地利则由于自身统治下也有许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会燃烧到自己辖区内,而主张保持现状。英法等国则根据自身利益及具体形势的变化相机而动。到了20世纪初巴尔干各民族脱离土耳其已成定局,奥匈帝国也一该以往的保守态度,转而积极向这个地区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尔干各国因领土划分问题引起的两次小规模战争中,塞尔维亚接连获胜。塞尔维亚国内的民族分子大为振奋,坚定了他们的奋斗目标:建立一个以塞尔维亚为主导的包括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在内的国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头号敌人就是奥匈帝国。

早在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吞并波黑地区(实际上已占领多时),此举引起了塞尔维亚的严重抗议,奥匈帝国也向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军队,局势紧张,史称"波斯尼亚危机"后来在列强干预下,塞尔维亚被迫让步。但塞尔维亚国内的仇奥情绪却在不断扩张,不少人认为奥匈帝国下一步将要吞并塞尔维亚,用"妖魔化的奥匈"来形容此时塞尔维亚人眼中的奥国再确切不过了。

就在这种背景下,奥匈帝国老皇帝约瑟夫的侄子---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却选择了在塞尔维亚国耻日这一天出巡波斯尼亚,此举被许多塞尔维亚人认为是对塞尔维亚肆无忌惮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军事演习就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的。1914年6月28日,在观看完军事演习之后,斐迪南偕同妻子,坐着敞蓬车,在总督和市长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厅。当车队行到闹市中心时,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亚青年查卜林诺维奇冲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车投掷一枚炸弹,但没有命中,只是伤了一名随从军官。斐迪南故作镇静,命令车队继续前进。在参加完市政厅的仪式后乘车返回,行驶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时,车速突然慢了下来隐藏在路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疾步上前,用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发两枪。弹无虚发,两枪打死了两个人。

行刺者普林西波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的成员,这是一起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的刺杀事件。行刺后普林西波自知难逃此劫,自杀身亡。

斐迪南夫妇和普林西波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牺牲品。

后来发生的大家都很熟悉了,欧洲各国的矛盾因这一事件而激化,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形势,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又一个的国家被卷入到战争之中,分成两大集团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浩劫中,欧洲实际上没有获胜者。

最坚定的刺杀:解放农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181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大军威风凛凛奔驰在法兰西大地上时,作为打败拿破仑的主力的沙皇俄国,其荣耀也达到了高峰。此后40年中,俄国以"神圣同盟"骨干的身份,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包括出兵镇压了本来与己无关的匈牙利革命。

但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沙俄从荣耀的顶端跌落到了耻辱的谷底,本来想从多年的手下败将土耳其身上再咬下一块肥肉,没想到遭遇英、法两国的横加干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的落后和腐败暴露无遗,从枪到船到路,都于英法差了一大截。沙皇尼古拉一世在作战连连败北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服毒自杀。重振这个老大帝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身上。

亚历山大二世明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进步的瓶颈,这个问题牵涉面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历代多少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触动它。但历史已经将责任无可推却地放到了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改革,问题就更严重一步。

1861年,沙皇终于下诏进行改革。在解放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又规定全部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但赎金常常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两三倍。亚历山大本想使农奴主和农奴都感激自己,但被解放的农奴感受到最多的却是混乱和不知所措,他们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使用的实际上减少了,纷纷认为自己受骗。结果,农民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1860年农民骚动126次,而改革之年1861年增至1176次。

亚历山大二世是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从1866年到1880年,亚历山大二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79年,新成立的激进组织民意党执行委员会判处亚历山大二世死刑,组成了专门的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亚历山大成为靶子的原因,除了上述的改革遭到反感之外,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而亚历山大晚年腐化的生活看来也已经不能再推动历史的发展了。

在经过两次未遂刺杀之后,民意党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881年3月1日,沙皇的马车从冬宫出来转过街角,早已埋伏在那里的罗斯萨柯夫冲上前投出一颗炸弹,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以为自己又逃过一次刺杀,他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沙皇倒在血泊之中,行刺者叫格里涅维茨基,他本人也被炸死。

当天下午,亚历山大二世因流血过多而死。他的改革成了他被杀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他当初怎么也想不到的。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管不彻底,但终被证明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有夢想,我就能飛翔……
级别: 店掌柜
发帖
16730
铜板
13
人品值
4908
贡献值
782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744
信誉值
0
金币
3
所在楼道
学一楼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06
刺客!!历史上悲壮的一幕!!
http://bbs.uebbs.net/?u=25222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