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翻启古人的辞章,耳畔便会响起或激越或悠扬的曲调,眼前便铺开一片变幻的色彩。我们的古代诗词便似一条五光十色的彩练,飞扬在历史的天空,连接着古今千年、神州五岳。 D#1'#di*t
{1>V~e8t
在我心中每个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色彩,那些戴着铁镣的舞者就是一道色彩。 DL_2%&k/
=Qp~@k=2
红色属于曹操,李白和苏轼。无论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还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观沧海》及至《龟虽寿》,曹操都表达了他那难以抑制的英雄之气,他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赤壁的烈火燃尽了他的樯橹,却烧不尽他的英雄之气。几百年后的一个月夜,又一位诗人对月纵酒,醉意中高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份恣意纵情渲染出李白浪漫激情的红色,无论是君王的玉阶前或是凄冷的月光下,他都不忘记他的洒脱“放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怀着少年济世的梦,为我们挥洒出多少红色的激情。依旧是中秋月夜,一曲《水调歌头》令人拍案。苏轼的红色是他心中那份豪放。急风骤雨,他叹道“谁怕!”,猎场马上他“左牵黄,右擎苍”还要“射天狼”。这种豪放热烈的红凝结成他词中的黄钟大吕。 | ?~-k[|
|Ah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