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石经院旗杆 从 口- 若水茶楼 移动到本区(2007-09-28)
—
中国的官场称谓从唐代到明清两代,有过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熟 悉的“大人”、“卑职”等多出现于明清时期。至于唐时所用之称呼,今人已经很陌生了。 /<
:;^B
唐代,人们称呼皇帝时用“圣人”,至于皇帝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皇帝为“大家”。有趣的是,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杨贵妃为“娘子”。 aOD"z7}U
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皇子封王,则被左右称为“大王”,而公主被称为“贵主”。 y%,BDyK
另外,唐代的皇帝称呼其姑姑等女眷时,也会像民间一样呼为“姑”、“姊”等,例如宰相李德裕为唐武宗所写《赐太和公主敕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姑远嫁绝域,二十余年。” \Cs<'(=
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滥。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史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 Yq^y"rw
看看唐代官场中的相互称呼和百姓见了皇帝、官员的称呼,会感到那时人们间的关系远较明清时代更加平等。 0\#Q;Z2
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据《知识窗》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