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271阅读
  • 0回复

[分享]探访“亚洲第一大战机储存中心”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93
铜板
3775
人品值
1998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93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国庆前夕,新华社和中新社先后向国内外发布权威消息:我国自主创新的“飞机气相封存技术”,目前在我军首座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全面推广应用。随后,关于“战鹰穿上‘保鲜膜’”的新闻,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  一时倍受关注的我军首座编余飞机储存中心,是当前亚洲最大的战机储存中心。记者到此探访,所见情景着实大开眼界:宽阔的机场上,那一排排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列阵傲视长空;明亮的飞机洞库里,穿着“保鲜膜”的战鹰随时可以升空;官兵们维护和分解飞机的精巧技艺,拉直了记者头脑中的一个个问号……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搞好编余飞机的集中储存势在必行
  
  “钱多了要存入银行,粮食多了要入仓储存,飞机编余了、退役了,自然也要处理好!”飞机储存中心政委刘向东对记者这样介绍说。
  8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减少员额100万。人们敏锐意识到:100万脱下军装的官兵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同样,退役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空军大量的退役飞机,仍然是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储存利用好。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把当前空军编余的飞机集中起来,建立起一个储存中心?纵观世界其它发达国家,中国军方有关方面认为,别国都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储存中心,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搞好编余飞机的集中储存工作也势在必行。
  随后,一个中国军方考察团飞抵美国,考察了这个世界上发明和拥有第一架飞机的国家,他们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空军机群,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飞机储存中心的国家。
  那天,在北京的空军领率机关办公大楼里,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迅速形成:组建空军编余飞机储存中心,由当时的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探索路子,摸索经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机储存、维护、科研、开发之路!
  
     组建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里安全接收了数百架各型空转飞机
   
  “当时要把散集在全国各地的数百架飞机短时间内从空中转运过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飞机储存中心主任王长春感慨地说。
  王长春印象中最深的,是中心第一任主任陈彪。那是1991年3月的一个上午,陈彪领受了一项历史性使命:任空军某编余飞机储存中心主任。与他搭档的政委叫赵挺。随后,上级给他们下达任务: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接收好数百架空转飞机。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因为过去这里所保障的飞机只有几十架,即使大规模转场,一次也就接收二三十架,而这次数以百计的飞机如此集中而来,能行吗?大家吃点苦受点累没啥,可那么多钢铁大鹏在机场近空东来西去地飞,哪个环节出丁点儿差错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那段日子,只要天气允许,他们都在早上5点钟进机场接飞机。按照严密的分工,有的清扫跑道,有的负责指挥引导,有的将飞机推拉就位,有的抽出飞机里多余的航油,有的拆除飞机上的弹药、电瓶、仪表……由于飞机多,常常是一人顶几人干,有时忙到次日凌晨才收兵,打个盹儿又要上机场。
  一天中午,正当大家全神贯注地迎接一支大机群空转飞机落地时,本来晴朗的机场上空却突然飘来大片大片的积云。意外情况出现了,空中联络信号中断。
  “信号员注意观察,不可漏掉任何情况,继续呼叫。”在场每一位领导的脸上都冒出了一层汗。他们明白,飞机在空中听不到地面指挥的严重后果。
  飞机指挥塔台的空气一下子凝重起来……
  空中,飞1号飞机的是某团团长刘先云,他双脚紧踏方向舵,一只大手紧抓驾驶杆,一双眼睛时而紧盯仪表板,时而试图透过云层寻找到地面参照物,但什么也看不清。做为长机的他,一边沉稳保持状态,一边不停地向左右僚机呼叫……终于,领航参谋发现从远方的浓浓雾霭中钻出两个移动的小白点。
  小白点由远及近,由小变大。人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在空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编队3架飞机终于安全落地。接着,后面的15架飞机也全部安然着陆。
  
    部分歼七在此“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诞生
  
  “在我们这里‘退休’的飞机,有的是因为‘编余’,也有的是因为航空兵部队‘更新换代’。 那一年,一部分歼七战机被转运到中心保存,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诞生!”中心政委刘向东说起这个话题感慨万分。
  从1964年11月4日航空工业部把“62式”正式命名为“歼击七型”始,这种源自苏联米格21的飞机开始了在中国的非凡历程,40多年来歼七飞机改型繁多,生产数量数千架并大量出口和援外。在国内,歼七系列战机是国土防空和争夺制空权的干将,在接受我国军援和军售的很多国家,歼七系列战机是其空军部队的生力军。
  歼七系列战机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空军装备建设历程的一个缩影。今天,我国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机陆续装备空军航空兵部队,歼七系列的发展之路也就慢慢走到了尽头。歼七逐渐淡出舞台,而大幕永远不会落下,未来的天空舞台属于后进新人。
  按照我军传统,歼七停产之后不会马上从部队消失,这种生产数量巨大的战机撤装后的空白很大部分要由新的机型来填补,在完成全面换装的过程中,歼七仍然会在国防战备值班的岗位上和在各种科目的训练场上站最后一班岗,为国防建设尽最后一分力。
  一种战机从诞生到被更新型的战机取代的过程,也是航空兵部队新老交替的过程,飞机型号会一直更替变化,但始终有一些本色的东西会被一直传承和发扬。中心政委刘向东说。
   
     我们无法照搬国外的飞机储存技术,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自主创新

  “飞机储存不是仓库堆放,其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储存飞机的作战价值,为空军储备战斗力,并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飞机储存中心主任王长春这样定位他们的使命。
  对飞机储存,世界上许多国家空军将领和专家都十分关注。如美国就将过剩的退役飞机通过沙漠封存等形式储存起来,一旦需要,可立即启封投入飞行。 
  我国的沙漠面积大,但沙漠里常刮风,无法照搬国外的飞机储存技术,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自主创新。“飞机气相封存技术”,就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飞机储存技术之一。
  “气相封存”是个专业术语,它的本义是用人工制造一个干燥的小环境。通俗比喻它的操作过程,如同包装烧鸡的道理一样:用不透光、不透气的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将整架飞机密封起来,阻断飞机与外界的接触,防止机身各种零部件老化和被侵蚀。这样,即使封存若干年,飞机仍可保持封存前的技术战术性能。
  然而,包装烧鸡容易,包装飞机却难。难在飞机体积大,难在飞机包装前要经过一系列的清洗、除锈、涂油等大量保养,难在包装的交合处无法密封……
  开始试了几次,都告失败!
  官兵和专家们不得不再费脑筋。经过攻关,空军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赖良和他的战友们研究的一个新方案形成:将飞机的“成衣”拆开,装上特制的密封拉链,变给飞机“套衣”为“包衣”,将飞机的“上衣”、“下衣”、“袜子”等部分连接起来。无数次的反复,无数次的否定,终于将第一架飞机完全封存好。此后,许多不同机型不同型号的飞机,经过精心包装,逐一存入飞机洞库。
  
  抓住维护质量不放松,为编余装备战斗力再生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中原某地,热浪袭人,而驻守在这里的飞机储存中心却是人头攒动。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群身着教员服装的工程师带领着一个个飞机战伤抢修分队,冒着“炮火硝烟”展开了应急修理……这是飞机储存中心与空军一航院联合进行飞机战伤抢修实验与演练的一个场景。
    飞机储存中心主任王长春介绍说,作战部队一般是七八人负责一架飞机维护,而在这里,机务分队维护飞机的工作量要增加十几倍!平均每人负责四五架飞机,几乎天天呆在机场搞维护。
    随着装备更新换代,老机维护人员的培养逐渐减少,多年来分配到中心的学员、学兵大多专业不对口,二次培训任务重。他们实施了一对一、一帮一“滚动式”带教活动,建立机务人员技术档案,严格标准、持证上岗。为改善机务人员培训、学习条件,自筹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学习室。为开阔维护人员视野,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适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先后组织机务大队各专业26名骨干到济空某训练基地跟班见学,选送12名优秀士官到院校培训学习。目前,90%以上的机务人员达到了一人多机、一专多能。
  王长春还介绍说,针对老旧飞机渗漏多、线路老化等问题,他们及时组织定期开车通电调试,定期组织收放,更换油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线路断路,短路失火,打坏发动机问题的发生。为确保停放飞机安全,不断加大质量监控和检查力度,落实责任,完善消防设施,为每架飞机都配了灭火瓶,消除了事故隐患。每年启封、开车、油封几百架次飞机,上千台次发动机,杜绝了人为差错和地面事故,两个机务大队连续3年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大队。
  “我们维护飞机不仅舍得‘拼体力’,而且注重‘拼智力’!”王长春对记者说。他们研究成功的《某型飞机橡胶油箱充氮储存》项目,有效防止了飞机油箱的老化和变形。研究成功的“战时编余飞机快速恢复、调出及保障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推进了中心由原来的储存飞机基本维护,到恢复保障大批量飞机调出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经过中心一代代官兵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军第一个融飞行保障、航空修理和飞机储存为一体的多功能航空基地,为编余装备战斗力再生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从这里调出各型飞机数百架,全部一次性试飞成功一次性转场成功
  
  有一天,中心突然接到空军命令,在短时间内调出7架某型飞机给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
  “这次空转调动飞机意义重大,能否按时、圆满保证飞机调出,直接影响着空军的决策和储存中心未来的发展。”空军领导关注着这一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系列启封前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试飞转场那天是个晴天,机场一侧的草坪上站满了人。来自总参、空军和军区空军机关的首长,以及储存中心的领导和数百名官兵齐刷刷地伫立着,像等待自己的作品问世一样,激动、兴奋,又有几分紧张。
  10时15分,随着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7架银白色的钢铁大鹏,依次滑入跑道。稍一停顿后便突然加速,在震天撼地的尖啸声中,挟雷带风,直跃苍穹。
  好!试车、试飞、空中转场均是一次成功!
  机场上的人们欢呼跳跃起来,脸上挂满了成功的喜悦。这次战场的成功,标志着空军战略决策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编余飞机储存技术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中心政委刘向东对记者说,近年来从中心调出各型飞机数百架,全部一次性启动成功,一次性试飞成功,一次性转场成功。按照飞机平均寿命计算,为飞行部队提供了30多万小时的飞行时间,有力保证了空军的飞行训练教学。

在机场露天存放的各型飞机(崔文斌 摄)

在机场存放的“美龄号”飞机

飞机储存中心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维护工作

飞机储存中心党委“一班人”集体谋划发展蓝图

对飞机进行常规维护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