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2492阅读
  • 0回复

[讨论]星座迷恋的心理学分析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480
铜板
4586
人品值
1883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80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内容提要:这是一篇关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以对大学校园里时下流行的“星座迷恋”这一现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网上访谈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就“大学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学’的?”、“为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是否真的到了另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否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探求了这一现象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原因。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星座文化 星象学 青年文化与青年时尚 迷信 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作用  正文:  一、绪言  近年来,“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在社会中流行开来,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对此很是热衷。如果说中、小学生对它的“迷信”多半是由于他们年龄尚小,世界观发展还不成熟的话,那么“星座迷恋”现象在大学生这一高知识群体中的流行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  可以发现,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此都有过相关报道。可见,社会已经越来越关心这个问题了。在一些青少年杂志上,“星座与命运”、“星座与性格”等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卖点。而在大学生中,各大高校的BBS上几乎都为“星座”开辟了专版,网络正以它特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成为“星象迷恋”现象最有力的传播者。  作为一个学习社会学的大学生,我对“星象迷恋”现象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关注,不仅出于好奇,而且出于责任。大学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学”的?为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是否真的到了另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否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这些问题都是本文试图去了解和探讨的。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访谈的方式对此现象做了调查,并试图就以上提出的问题做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星象学”的态度是模糊的。就所谓调查整体来说,远没达到笃信的程度,而只是停留在娱乐、消遣的程度上。所以,“星象迷恋”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可以视作是这个特殊群体的亚文化表现,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在这个现象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希望本文的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起到一定作用。  二、关于本次调查的说明  本次调查是2001年4月进行的,分为问卷调查和网上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是北大和清华的各100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宿舍发放问卷形式;访谈是在网上进行的。所以,此次抽样是非概率抽样。调查假设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上网。问卷调查在北大和清华各发放100份,发放考虑了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和男女比例。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其中北大回收100份,清华回收76份。  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是,问卷设计时间仓促,忽视了初试调查,有些问题是在同学们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才发现的;问卷发放的规模小,代表性差;网上访谈内容比较零散。  本次调查的问卷部分的数据的统计结果由SPSS10.0软件支持。  调查问卷及网上访谈内容见附录。  三、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  (一)样本的背景情况(有效问卷176份)  来源:北京大学(100份)和清华大学(76份)  文科:47.4%理科:52.6%  年级:大一:32.1%大二:11.7%大三:11.7%大四:44.5%  性别:男:59.1%女:40.9 %  年龄:18岁——25岁  (二)统计结果分析与相关结论  由于问题中基本是定类和定序变量,因此统计用频次和众数分析,并对其中一些变量做了交叉汇总的统计。经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大体可以看出“星象学”在被调查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情况和大学生对它的态度:  ⑴“星象学”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但不深入。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155个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8.1%)都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星座的,可见它影响范围极广,在最后的主观题,“提到星座一词,你所联想到的字眼有哪些?”一题中,经统计,被调查大学生所列出的字眼中,与“预测及其内容”有关的占第一位,而且远远大于排在第二位的与“科学的,天文学”有关的字眼。另人惊讶的是,排在第三位的是使人联想到与“动画片和漫画书”有关的词(其中大部分都是大一的学生),接下来则是认为“星座”与“迷信”有关的字眼,这再一次证实“星座预测”在大学生中的巨大的影响。  但在后面问到“你是否知道星座的最初用途?”时,只有76位被调查者选择的“占星术”(关于“星象说“:用十二星座来命名黄道十二宫,是古人对天象的观察,也是对整个自然观察的重要一项,占星术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星象说往往是客观的观察加上迷信的猜测和神秘的联想。只有到了近代,天文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学科,情况才有了根本的转变。占星术和星象说所保留的就只有原始迷信了。当前,海外的“星象学”以西方的天文学关于星座分布与运行为依据,也很有影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3.2%,因此,我们可以说它的影响虽然范围极广,但程度也相对较浅。当被问到“是否常去BBS星座版或星座网站浏览?”时,选择“几乎每次都去”的仅占2.3%,选择“不是每次都去,但常去”的占17.6%,而选择“偶尔去”的占80.1%,由此我们可以说,被调查大学生大部分人都只是星座网站或版面的“过客”,而真正“痴迷”此道者只占很小的比例。  ⑵“最初接触”的途径比较集中于大众传媒和周围人的影响。  在回答“你最初是怎样接触到星座的?”这个问题时,75位被调查者选择了“书刊杂志”,占总数的42.6%,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听周围人说起”,有69人,占总数的39.2%,这两者之和为总数的81.8%,可见,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由这两个途径接触到“星座”的,而选择“网络”和“电视”的共占13.1%,另外,选择“其他”的有大部分注明了是从“同学录”、“日记本”和“漫画书”等地方最初接触到的,我们可以把他们也归为传播媒体。  那么,可以看出,大众媒体和周围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容易受所处群体的亚文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众心理的体现。从众是在集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集体规范压力与信息压力对个人的作用造成的。集体规范一旦形成,它就有迫使其成员去遵守的力量,集体规范的遵守与否是一个成员是否受集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不被集体所排斥,个人常常在集体规范的压力面前出现从众现象。另外,从众的产生也常常与信息不详、情况不明、把握性不大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压力。青年文化的流行有从众的因素起作用。  ⑶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并不要求,其态度主要以娱乐为主;大部分学生对于“星座预测是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  在问到“访问星座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多选)”的时候,经过各选项众数统计,在157份做了此题的问卷中,有33人选择了“看看最近各方面运气如何”,占21%;35人选择“好奇”,占22.3%;91人选择“消遣、娱乐”,占58%;8人选择“把它当成一种与同学交往的方式,联络同学”,占4.5%,可见,只有“消遣、娱乐”一项是同学们对待“星座网站和版面”的主要态度,网上访谈的结果也得出一致的结论。为了研究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态度,我在清华BBS上发表了以下言论:“什么时代了,这种迷信的东西大家还信!其实信星座跟迷信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在大学里这么热呢?搞不懂啊!!”很短的时间内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例如,“不信还不能看了?娱乐娱乐啊”“呵呵,这里多是灌水文章,大家开心而已”“你不觉得在这里大家得到了联系吗?其实没说信不信的,我觉得也没什么迷信的,难道要大家没什么娱乐的说?”“你可以不信大家也不一定信反正闲着闹着玩呗”……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大学生迷信此道,从而会危害社会的进步,要相信大学生的判断力。  当询问到大学生对“星座预测准确与否”的态度时,49.1%的人认为“马马虎虎”,并且58.5%的人觉得周围人也认为“马马虎虎”;认为“很准和比较准”的共占20.3%,觉得周围人也持此看法的占22.2%;而认为“不太准和一点都不准”的共占30.6%,认为周围人也持同样看法的占19.3%。可见,几乎一半的人对星座预测的结果只是持一种中间态度,而这又进一步证明了大学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娱乐。  接下来是一道态度更强烈的询问题“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是一种迷信?”从统计结果显示来看,25.3%的人肯定的选择“是迷信”,29.3%的人肯定的选择“不是迷信”,而其余的45.4%的人则选择了“说不好”,可以看出,几乎一半的人对“星座预测是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迷信”的概念。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迷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根据的信念’,其外化为迷信行为”。《社会心理学辞典》中给出的迷信定义为“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持有的某种观念或信念,有些权威人士把迷信看作是人们最初企图理解解释不了的事物、解释复杂而混乱的世界的派生物;其他学者,突出的如行为主义者,认为它是人们认识不了周围世界中自己的行为和与之相继发生的事件二者间存在或不存在的因果关系的自然结果。”因此,“星座预测”这种貌似有充分根据的现象是应该属于迷信的,而且其最初的产生也是为了解释那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大学生对此之所以持一种“模糊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从西方传入中国不久,并且是以客观的观察星空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借科学做载体,同时,它又不同于我们中国一直在反对的封建迷信,因此出现判断标准的混乱(网上调查引起的一次争论也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的态度。),而青年对其他异文化、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导致了对这种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⑷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他们会追求一些可以确定的、能给他们保证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相信“星座预测”。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性格、职业、季节、健康、爱情、天文学、财运这几方面与星座有关的资料中,被调查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前三项依次为性格(46%)、爱情(26.1%)、职业(22.7%)。在这个问题中,选项在设计上有意把有关“科学”的选项与有关“星座预测”的选项相混杂,但被选出来的前三项都是与“星座预测”有关的,这说明“星座预测”这一现象的流行目前虽不会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但也决不能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加以正确的引导。  由于主观题“列出你所访问过的星座网站”的答案的多样化,所以我只做了大概的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最常在高校的BBS上得到有关星座的信息。这应该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  ⑸性别差异在对待“星座预测”的态度上所产生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不少男生认为“关心星座”是女孩子才爱做的事情,而且还认为对“星座预测”比较相信的往往也都是女孩子。真的是这样吗?为了研究性别差异在此问题上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统计中,我把“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对“你认为星座预测是否准确?”“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这两道题的数据做了交叉汇总的统计,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对待这两个问题上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表1与表2分别列出了其统计结果:  表1:你认为星座预测是否准确?(控制性别变量)(略)  表1的结果显示,选择“非常准确”的共5人,其中1名男生(20%),4名女生(80%);选择“比较准确”的共30人,其中男生9人(30%),女生21人(70%),而从男、女生各自的整体来看,选择前两项的男生(10人)占男生总体的9.8%,而女生则有25人,占女生总体的35.2%;而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持中间态度和后两项态度的,男生共有92人,占男生总人数的90.2%,而女生则只有4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64.8%,可见,两者差异是很显著的。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易对“星座预测”感兴趣。  表2: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控制性别变量)(略)  表2的结果显示,肯定地认为“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的共有44人,其中男生有35人(79.5%),女生9人(20.5%);肯定地认为“否”的共有51人,其中男生21人(41.2%),女生30人(58.8%)。从男、女生各自的整体来看,男生中认为“是”的占34%,认为“否”的占20.4%,女生中认为“是”的则占12. 7%,认为“否”的占42.3%,可见,男生对“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持有比女生更强烈的肯定态度,女生则持有更强烈的否定态度。  四、探求“星座”文化现象的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原因  通过以上的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之中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具有青年群体特有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又受到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做用,才得以形成的。  (一)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星座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  观察“星座文化”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属于青年人所独有的,极少发现有中老年人加入其中。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青年文化强调放纵无羁的生活方式,抗拒成年人对他们保佑的希望和约束。”不难看出,帕森斯把青年文化定义为一种放纵性的亚文化,而青年文化的本质并非放纵性,而是反叛性。青年是新生的一代,比老一代思维活跃,对事物有新奇感,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青年文化的叛逆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其所具有的情绪性。青年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决定了他们容易感情用事,这是青年非理性冲动的根源,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青年文化的情绪性。这种文化上的情绪性的表现即为青年时尚的兴起。由于“星座文化”在大学里十分流行,我们也可以视其为一种大学生特有的“青年时尚”。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习惯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这种随从和追求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青年时尚所蕴涵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青年时尚之所以流行,与青年本身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个体来说,心理因素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庄司说过:流行是青年人创造的。说明了青年本身在时尚的制造与流行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  80年代以来,转型时期的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思想、两种观点的并存对峙所形成的碰撞与摩擦日益剧烈,使这一代青年人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边缘人”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化极其向成年人的过渡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青年时尚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心理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青年时尚能迎合青年的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青年作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急于模仿社会上或自己周围的人群中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得社会的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获得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即“求同于人”的心理,是青年时尚流行的重要的心理条件。这一点在前文“统计结果分析”的(2)中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青年人的未确定性也决定了他们这一群体要追求确定的东西,这一群体的特征是:大学生的地位是临时的,他们对新事物好奇、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前途未卜、未来空白,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地位,这样的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对待“星座”文化的态度。  由于在中国没有一个像在西方国家那样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大学生这样的青年,他们的心理正处在一个需要引导的时期,其社会地位的临时性决定了他们处在“角色混淆”的阶段,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了各个方面的困惑,所以,他们希望确定性的东西,而“星座预测”则正好符合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经说过:“我一定要给信仰留一块地盘”,这种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在个人一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罢了。  (二)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  前文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迷信概念,根据“星座预测”的各方面的特征,可以判定它应该属于一种现代迷信。这种超自然的神秘文化在人类思想的某个领域始终保存,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人人都或多或少有此需求。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的多少只能对个体的迷信表现程度有所影响。人们之所以相信一些神秘文化,也多是基于此种心理需求,即需要找些理由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对与“星座预测”的或多或少的迷信,也有出于此原因的,但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又在这个方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特点。大学生对为使自身行为合理化而相信“星座预测”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⑴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把自己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以求得自我心理安慰。  对一些在生活中受到失败和挫折的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精神安慰的鸦片,是心理自我防御的需要。人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些欲望,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或本身能力的不足而行为失败,应当说是极其普遍的。然而,人们并不愿意直接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于是,就具有了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合理化作用”便是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合理化作用”,是指当人的某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或是某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某些“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或无能进行辩解,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常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时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命里注定”,就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们期待冥冥中有一个人所不能控制的所谓的“命运”来把他们所受到的挫折找到合理合法的解释。  ⑵把“星座”的预测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用这些说法使自己为了实现理想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依据,或者说,年轻的大学生是在为自己的梦想(Dream)而努力,在这样一个寻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一些目标却又信心不足的人来说,“星座预测”给了这类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撑和行为依据。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是迷信,而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预言、自我印证,它强化了目标意识,使个人会更努力的朝他的理想迈进。  ⑶由青年群体的特有的,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态。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们追求一些确定的东西,希望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了解、掌握。而青年人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释。  (三)自我暗示导致一些人认为“星座预测”结果准确。  不可否认,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为数不是很少的人认为“星座预测”的结果是准确的,而且在前面的数据分析中,控制性别变量以后得到的结果更加明显:女生对其的相信程度大大高于男生。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之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预测是准确的,与其自身的自我心理暗示是分不开的。就是说,在看了“星座预测”的分析后,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所带给个人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能会导致人在行为时不自觉的按预测结果去做,于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就与预测的结果相符了,也就导致人们更加相信它,下一次还倾向于迷信行为的反复,而这类行为的一再反就会导致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最后就会达到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态度改变的“角色扮演”的效果。  不可否认,在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偶有巧合时,我们会惊叹于结果的准确,并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记忆深刻。反之,当出现不准确的结果时,则人们会表现出很容易就忘记这样的结果的倾向,这在社会心理学中也以实验验证过。这也是一些人认为“它的预测是准确的”的原因吧!在前面的统计分析中,女孩认为“星座预测”是“准”和“比较准”的比例大,可能是因为女生认识问题较之男生更感性,更容易接受自我心理暗示所致。社会心理学认为,当人们经常重复一种行为而又不断被肯定后,就更倾向于继续做下去。那么可以说,女生整体中的这种倾向也会导致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相信“星座预测”的结果。  (四)受中国传统文化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尊天认命,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心态了。孔子曾经因为政治上、仕途上的抱负难展而发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感叹。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他的话也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越来越有力的左右着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心态和人生。于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就慢慢成了人们尊认天命的信条。这种影响力甚至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能强烈的感受到,中国人的人生与生活,似乎已与“天”和“命”难解难分。  于是,大学生虽然认为自己不相信“命运”,但二十几年的社会传统文化的浸润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尤其是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所以在他们去寻求心理慰藉时候,就会去相信离他们最近的预测(并且还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文化的新鲜东西,这就更符合青年人的心理需要了)——“星座预测”了。因为在中国,长期以来对封建迷信的反对已经使大学生离“看相”、“算命”实在是太遥远了。  (五)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环境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社会失范又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及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多元化,造成各类越轨行为明显地增多。而大学生本身在各方面就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可能会由于对社会大变动的不适应、对原有观念的怀疑而产生心理上的迷惘。他们需要另外的观念来填补其内心的空缺,以获得精神寄托,并需要用它们来解释自己不能根据以往的价值体系加以解释的种种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而“星座预测”又是唾手可得的,于是大学生便把他们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  从深层文化心理上看,我们缺少近现代科学文化的传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人对巨大的社会变革缺乏科学的认识,感到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祈求某种神灵的保佑;另方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深藏着许多超自己的迷信思想,可以作为习惯的心灵慰藉。  五、结语   “星座迷恋”现象在我国大学校园中之所以出现,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追求时髦,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星象学在西方可能已经被符号化了,也就是说就像中国人对十二生肖的态度,在最初它是具有迷信意义的,而经过长时间的“民俗化”,到了现代,已经没有人视其为迷信了,而仅仅是把它视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它不能说明任何更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中国人的属相是“蛇”,人们除了可以知道他是哪年出生以外,也不会再知道更多的信息了一样。而从前文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对“星座说”的主体态度是模糊的,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消遣,而不去判断它到底是不是迷信。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大学生可能也已经把它符号化了,而不是笃信,应该说,这种把迷信符号化的过程是与大学生所受的教育程度很高分不开的。社会和学校应该充分地相信大学生的判断力,不要只看到现象就一味地担心,否则,既会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正常发展,也会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不良后果。  主要参考文献:  ⒈夏学銮,《整合社会心理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社会学论文选》,1988年版  ⒊〔美〕莫里斯•罗森堡拉尔夫•H•特纳主编,孙非等译,《社会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1981年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⒋钟科文杜镇远著,《走出无知的迷宫——现代迷信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版  ⒌卢淑华编著,《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⒍杨治良主编,《现代人的心理迷信——偏执心理现象分析》,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⒎于洪生主编,《破译迷信——一份关于现代迷信的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⒏陆震,《中国传统社会心态》,1996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P33-40  ⒐刘少蕾,《自我实现与时尚流行——当代城市青年时尚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第5期,P26-29  ⒑李永波,《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青年研究》1997年12期,P12-14,9  ⒒乐国安,《迷信心理剖析》,《人民日报》1996年10月11日  ⒓刘德寰,《市场调查与预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⒔马广海,《应用社会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