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342阅读
  • 0回复

贫困中职生:“国家好政策让我改变了命运”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586
铜板
2193
人品值
2089
贡献值
15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75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国家好政策让我改变了命运”

  ——几位受资助贫困中职生的故事

  本报记者 柴葳 刘琴

  他们,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中职生;他们,一群曾因贫困而几乎与求学梦擦肩而过的追梦人,因为一项国家政策的扶持,成功找回了美丽的梦想,走上了充满光明的自强人生路。“根子,你要好好读书,现在你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但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武汉仪表电子学校学生沈勤根永远忘不了拿到第一个月150元国家助学金时,爸爸跟他说的那句话,这句话在他的梦想之上,加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教育部举行的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江苏、湖北、重庆的几位受资助贫困中职生纷纷讲述起自己的故事,这里面有历经磨难的艰辛、自强不息的坚持,还有对国家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浓浓的感恩之情。

  “再困难我也要回学校读书!”

  长相清秀的杨进强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父亲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家庭的重担落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最困难的时候连买菜都要找人借钱。等他2006年初中毕业后,母亲即使到处借钱,也供不起他上高中了,无奈之下,15岁的杨进强走上了打工路,在重庆一家文印店干名片切割的活儿。

  “别人一个月能拿1000元,我因为没学历、没技术,只有400元,还总被扣钱。”干了2个多月,杨进强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困难我也要回学校读书!”母亲很支持他,忍痛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物件儿——结婚戒指,再加上杨进强打工存下的400多元钱,凑足了一年的学费,把他送到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读书。等进了学校,母子俩才知道,如今中职学生能够享受国家资助。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办理了资助申请,学校还为他免除了学费。“特别是从今年起还有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家里为我上学欠的债终于可以少一些了。”杨进强说。

  40多人一条生产线、狭小的空间,连轴转的繁重劳动……2006年暑假在南京一家电子厂激光磁头车间工作的经历,让江苏宿豫职教中心06级电子电工班学生孙静,小小年纪就过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艰辛。“老板说一个月给五六百块钱工钱,可我经常完不成定额,还要加班加点赶工!”因为没有技术,孙静在工厂里不知道遭了多少白眼,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回。重回学校学技术的念头不时萦绕在她的脑海,但一想到家里每年不到1000元的收入,一想到从工地脚手架跌伤仍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孙静的梦想似乎失去了支点。“初中班主任的一个电话,改变了我的命运。”靠国家助学金重回学校,孙静绽放如花笑颜。

  “国家好政策,让我们走上阳光路!”

  看王茜现在的简历,很难想象她曾因贫弃学两年。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团支部书记、学校重点培养的后备党员、“青年突击队”队员、模特队成员等,“多重身份”让人充分感受到她校园生活的色彩斑斓。

  家住湖北省黄陂革命老区的王茜,父母务农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弟弟正上初中,她只好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带着50元钱只身来到武汉打工。在酒店做服务员,拿不动一大摞盘子,摔倒在地上,不仅要赔偿还得罚工钱;在茶店泡功夫茶,穿着短裙在冰冷的操作间,落下了风湿,一到冬天腿就疼,辛酸的打工经历让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本以为要永远告别校园了,没想到国家出台了这么好的资助政策,妈妈打电话告诉我之后,我二话没说打起行李就回了家。”今年8月27日,是个让王茜铭刻在心的日子,从那一天起,她的天空又充满了明媚的阳光,可以回学校上学了!

  体味过生活的艰难,才知道求学机会的珍贵,受到国家资助的中职生们无一例外地珍惜着现在的时光,在校园里追寻自己的梦想。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养父呵护下长大的唐在建,个子不高,看起来不像有18岁,只有她眼神中的那一份坚定,透露了她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家里有几亩薄地,养父常要靠农忙时帮人干活来维持家用。父女相依为命的日子,让唐在建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坚强。

  从5岁起,她就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上学后,更是事事不落人后,成绩一直不错。今年中考,她的成绩达到了重庆市的联招线,本来能上普通高中,可几千元的学费让她望洋兴叹,看不到希望的她,无望中在表姐的美发店当起了学徒。日子一天天过去,转机突然来了——学校把仅有的一个推荐免费读职高的名额给了她,每年还有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收到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来信的那一天,唐在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选了涉外旅游专业,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导游。”她说,要好好利用现在的学习时间,苦练技能,毕业后先找个酒店客房部的工作,等有了一定积蓄,再考高职,一定要圆自己的导游梦!

  “学会感恩,也学会将爱心传递下去……”

  在重庆渝中职教中心,有一个“携手基金会”,规模不大,但汇聚起来的点滴爱心总能帮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每个月领到150元的国家助学金,学护理专业的杨光露总会悄悄地留出20元放到“携手基金会”里。“我们这个"博爱班"里的41名同学都是贫苦的孩子,既然我做了这个班的班长,就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能帮多少帮多少。”跟初中时几乎每餐白米饭加咸菜的生活相比,已经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开始顶岗实习的杨光露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很幸运了,应该把这幸运传递给更多人。

  像杨光露这样,接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帮助更需要帮助的同学,似乎成为中职贫困生们表达感恩的特有方式。自从做了学生会宿管部部长,孙静就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传递温暖。得知班里有一名同学患有癫痫病,孙静放心不下,总想着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她一把。“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陪在她身边,没空时就嘱咐其他同学多陪陪她。”孙静说,“我是一个受助的学生,所以希望我身边的每个贫困学生都可以得到帮助。”

  期中考试年级第一、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第一名、模拟导游比赛第一名、餐巾折花比赛第一名,刚到宿豫职教中心不到一年,王莎莎便在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拿下了4个第一名。2亩地、7口人的家庭境况,让王莎莎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靠学校减免学费撑过来的,上了职高,又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让她能在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我知道是社会在帮助我,我想以一颗回报社会的心帮助每位同学。”王莎莎每月用来资助一名山西孩子的几十元钱,对城里孩子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一个孤儿却因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5日第1版

  作者:柴葳 刘琴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欢迎提供真实交流,考虑发帖者的感受
认证码:
验证问题:
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