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 zcrLd={
/Kmzi9j+
-------------------------------------------------------------------------------- !HA[:-JCz
"7R"(.~>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a:jRQ-F)
G"CV
S@
他是十三岁来的。 QK0
15Vb`Vf`N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mPaloA
_m!TUT8o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嘚——”,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i$} .%W
aa<9%j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iH`-SY
&Z682b$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DPvM|n`TW
NiU}A$U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1f8~"Z
7%Zl^c>q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a^qLyF&F
DG8LoWZ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MHQp'A
r}OK3J
明子点点头。 8tWOVLquJ
:+ef|,:`/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66<3zadJZU
qr%9Sdvx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CIh@H6|
#LlHsY530N
“你叫什么?” 16MRLDhnD
r]eeKV,{p
“明海。” ko2Kz
k
>W"gr]R<
“在家的时候?” P"0S94o:5J
orn9;|8q
“叫明子。” ^yUel.N5"
mLU4RQ}5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SU OuayE
E"5
zT1d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8YC\Bw
e&f9/rfx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3jPua)=p
{S(d5o8
“哗——许!哗——许!” D<$~bUkxR
`_sc_Y|C!
…… vCT5do"C&
R6~x!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x8!;za
e2Sm.H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zVe@`gc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zCKZv|j6
z]ZhvH7-
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 yfeX=h
kH1hsDe|&y
一花一世界 }^WQNdws56
三藐三菩提 G?!b00H
R0y={\*B5k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m?%{ \
jr{C/B}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WyVFhAuU
Tx?,]c,(u
教念经也跟教书一样,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响,就跟教唱戏一样。是跟教唱戏一样,完全一样哎。连用的名词都一样。舅舅说,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说:当一个好和尚,得有条好嗓子。说: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运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龙,因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师——十三个正座和尚,各大庙的方丈都来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这就不用说了;那一声“开香赞”,围看的上千人立时鸦雀无声。说:嗓子要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练丹田气!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和尚里也有状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贪玩!舅舅这一番大法要说得明海和尚实在是五体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着舅舅唱起来: v!?bEM3D
/]_T
“炉香乍爇——” *@=in7*c
d_=@1JM>
“炉香乍爇——” Rkm1fYf
-4`Wkkhu
“法界蒙薰——” +[*VU2f t
^D\1F$AjC
“法界蒙薰——” B7(~m8:eH7
:#58m0YLA:
“诸佛现金身……” xaSvjc\
sfi.zuG
“诸佛现金身……” V%'`nJ!
Qk<W(
…… | 2BIAm]
W-q2|NK
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RvKP&
"l!WO`.zp=
这庵里人口简单,一共六个人。连明海在内,五个和尚。 ?>5[~rMn
;NH5
L,
有一个老和尚,六十几了,是舅舅的师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称之为老和尚或老师父,明海叫他师爷爷。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见他念佛,只是那么一声不响地坐着。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 zF6R\w
yjUZ40Dq
下面就是师兄弟三个,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称他们为大师父、二师父;有的称之为山师父、海师父。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为他还年轻,才二十多岁。 cjt<&b*
F,Q\_H##x4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帐簿和算盘。帐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规的焰口是十个人。一个正座,一个敲鼓的,两边一边四个。人少了,八个,一边三个,也凑合了。荸荠庵只有四个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别的庙里合伙。这样的时候也有过,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个正座,一个敲鼓,另外一边一个。一来找别的庙里合伙费事;二来这一带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时候,谁家死了人,就只请两个,甚至一个和尚咕噜咕噜念一通经,敲打几声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就给,往往要等秋后才还。这就得记帐。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钱不是一样的。就像唱戏一样,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为他要领唱,而且还要独唱。当中有一大段“叹骷髅”,别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个人有板有眼地曼声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为这容易呀?哼,单是一开头的“发擂”,手上没功夫就敲不出迟疾顿挫!其余的,就一样了。这也得记上: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帐时赌咒骂娘。……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除了帐簿之外,山师父的方丈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水牌,上漆四个红字:“勤笔免思”。 D].!u{##
~4h<nc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BDSZ'
QQUeY2}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lP& 7U
Aifc0P-H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他还会放“花焰口”。有的人家,亲戚中多风流子弟,在不是很哀伤的佛事——如做冥寿时,就会提出放花焰口。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仁渡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仁渡前几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据说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乘凉的时候,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 n/#zx:d?
:+{G|goZ*
姐和小郎打大麦, j_*$Avy
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_O)xE9t#ru
听不得就听不得, |niYN7 17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Z"PPXv-<jY
>(mp$#+w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 \"Z^{Y[,;
k8H@0p
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X.hU23w
有心上去摸一把, tJ[yx_mf
心里有点跳跳的。 Qd;P?W6
7S$Am84%
…… eygmhaE
FY_.Vp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a?PBo`
Klfg:q:j+b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2Ya)I k{
.GcIwP'aU-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拉长了沙哑的声音喊叫: q1ybJii
{y)O?9q
“鸭毛卖钱——!” ws8@yr<R
<knf^D<"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老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QS746S@
a(AKVk\
明子曾经跟这位正经人要过铜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门前试了一试,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骂明子: Py*( %
HT&CbEa4'
“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 ~hK7(K
m(CW3:|
小英子跑过来: .nN=M>#/
oV"d%ks
“给我!给我!” p3>(ZWPNV
*69{#qN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2gM=vaiH=
MzjV>.
下雨阴天,这二位就光临荸荠庵,消磨一天。 @>`+eg][?P
ldp
x,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S(NH# ^
+8qtFog$\g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 ^b|Z<oF
yg({g
"
“……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fomc<
+B(x:hzY9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x{K^u"
EmrUzaGD
…… tUX4#{)q(j
l{b<rUh5W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vHR-mQUs
fH#yJd2?f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 ;R[ xo!
3#GZ6:rVJ
向阳门第春常在 e7e6b-"_2
积善人家庆有余 5)h#NkA\J
n>Cl;cN=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隔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a1zk\R3
x_za
R}WI
这家人口不多,他家当然是姓赵。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老两口没得儿子。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他们家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自己的田里,一亩种了荸荠,——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爱吃荸荠,一亩种了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鸡鸭,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篚。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 0IZaf%zYc
c:#<g/-{wM
“一定呀!”——“一定!一定!” Oi#4|*b{W
M)v\7a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FuOWI{in
Pjz_KO/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说: s
P=$>@3
EY3x o-H
“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 (QU:)F
}f
rij1/G
“像个喜鹊!” ggluQGA
mCM7FFl I
“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lT.Q)(
"ijpqI
“心乱?” v[$-)vs*ag
Yz<,`w5/6~
“心乱!” ?yAp&Ad
s*'L^>iZ
“你心乱怪我呀!” 99QMMup
[tN^)c`s/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已经下过小定,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她这二年,很少出房门,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样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喜鹊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举一个人!” 2Y~UeJ_\Lq
|W't-}yf
这人是谁?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 >L5fc".
R$>]7-N}
“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样!” !-G'8a|7
ZtzSG@f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 \R"}=7
ZD$W>'m{F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 4Cd#S9<ed
8]SJ=c"}Xf
“画一朵石榴花!” '*4>&V.yX
Oup5LH!sW
“画一朵栀子花!” "h@|XI
x"N{5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zN2+X"&
^Rel-=Z$B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yQP!Vt^
!yUn|v>&p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 =D&xw2
xg:r5Z/|)
“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5(_U
R,Gr{"H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 Sn o7Ru2
#=}dv8
“快叫!快叫!” d3nx"=Cy0I
@M]uUL-ze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iTX:*$~I
jCJbmEfo9@
大英子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来看。看完了,就说:“啧啧啧,真好看!这哪是绣的,这是一朵鲜花!”她们就拿了纸来央大娘求了小和尚来画。有求画帐檐的,有求画门帘飘带的,有求画鞋头花的。每回明子来画花,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 %_kXC~hH_
FWi c/7
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 ">{Ruv}$
S%NS7$`a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uq/z.m
UxGr+q
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 Mx-? &
=)h<" 2
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 G<F+/Oi&DX
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 5g x9W\a ?
L9lNAiOH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g431+O0K1
?MW*`U
“格当嘚——” YsX&]4vzm
asT/hsSNS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 5}
v(Ks>
+%O_xqq
“这孩子这条嗓子!” .Lwp`{F/
i8h(b2odQ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 a&sVcsX
y v$@i A
“真好听!” 1v<,nABuJ6
iRbTH}4i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 JYAtQTOR
r8R]0\
“一十三省数第一!” O^Y}fo'
%=ZN2)7{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唦——”,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7> o"FQ
Q3@MRR^tY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R+g6b
f1Z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f-Mm0%[
^R g=*L
…… 31y>/*}
FnZMW, P
“扌歪”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qWrm|O]
(Xak;Xum1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ak SUk)}e
wsfN \6e
…… 35;UE2d)<
/LH#
3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hJ)\Vo
NcuZw?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M1Frn n
)335X wA+
小英子喊起来: p aQ"[w
j O-H1@;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 u|.c?fW'3
eU*0;#
…… Gz_[|,i
Dc1tND$X3g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8!~H<S
fwN'5ep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qqI6@h]c
@5[9iY
“真的。” wU"0@^k]<
~!Ar`=
[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lI)RaiMr=
@)\{u$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过的。” ycD}7
ZH1W#dt`[
“不受戒不行吗?” O(_a6s+m
TJ5g?#Wul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xNs^wC.
2 &(w\#'
“受了戒有啥好处?” G\;a_]Q
?*nFz0cs^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m|CB')
z5>
{(iY;,
“什么叫‘挂褡’?” +Cf
t_+Xt$Q7C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l-f">?|
e7$ZA#A_5v
“不把钱?” ^&Exa6=*FT
4t]YHLBS
“不把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 1KI,/H"SY
)' hOW*v
“怪不得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凭头上这几个戒疤?” W ZAkp|R
y8!#G-d5
“还要有一份戒牒。” (b*PDhl`+
.boBo$f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 'G#T 6B!
1Z$` }a
“就是!” \y^Ho1Fj
[bK5q;#U4
“我划船送你去。” \-h%z%{R
^W*T~V*8
“好。” =.Hq]l6+
-aV!ZODt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 4[.DQ#r
CI}zu;4|
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子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这寺里的狗出名的厉害。平常不大有人进去。放戒期间,任人游看,恶狗都锁起来了。 B(zcoWQ*B
:|5\XV)>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小英子就到处看看。好家伙,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三丈多高,都是簇新的,才装修了不久。天井有二亩地大,铺着青石,种着苍松翠柏。“大雄宝殿”,这才真是个“大殿”!一进去,凉嗖嗖的。到处都是金光耀眼。释迦牟尼佛坐在一个莲花座上,单是莲座,就比小英子还高。抬起头来也看不全他的脸,只看到一个微微闭着的嘴唇和胖敦敦的下巴。两边的两根大红蜡烛,一搂多粗。佛像前的大供桌上供着鲜花、绒花、绢花,还有珊瑚树,玉如意、整根的大象牙。香炉里烧着檀香。小英子出了庙,闻着自己的衣服都是香的。挂了好些幡。这些幡不知是什么缎子的,那么厚重,绣的花真细。这么大一口磬,里头能装五担水!这么大一个木鱼,有一头牛大,漆得通红的。她又去转了转罗汉堂,爬到千佛楼上看了看。真有一千个小佛!她还跟着一些人去看了看藏经楼。藏经楼没有什么看头,都是经书!妈吔!逛了这么一圈,腿都酸了。小英子想起还要给家里打油,替姐姐配丝线,给娘买鞋面布,给自己买两个坠围裙飘带的银蝴蝶,给爹买旱烟,就出庙了。 2X)n.%4g$;
j{`C|zg
等把事情办齐,晌午了。她又到庙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个“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粥也有这样多讲究:正面法座上摆着两个锡胆瓶,里面插着红绒花,后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个和尚吃粥吃出了声音,他下来就是一戒尺。不过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个样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他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 Mubq
BPwn!ii|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她知道要请老剃头师傅剃头,要剃得横摸顺摸都摸不出头发茬子,要不然一烧,就会“走”了戒,烧成了一片。她知道是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然后用香头子点着。她知道烧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还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动,叫做“散戒”。这些都是明子告诉她的。明子是听舅舅说的。 M];?W
#J):N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十二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
u(Gf*t
A#@9|3
“明子!” !4 =]@eFk
26D,(Y$*
“小英子!” DDwj[' R
]E:K8E
“你受了戒啦?” :MFF*1
';>A=m9(4%
“受了。” 937 z*mh
c2o.H!>
“疼吗?” VUF$,F9
>2)`/B9f4
“疼。” iu$:_W_
qtI42u{
“现在还疼吗?” Pqtk1=U
e%wzcn
“现在疼过去了。” cOz/zD
f5
A7c*qBt
“你哪天回去?” !!we4tWq
pOKs VS%fT
“后天。” tF&g3)D:NV
K
K_
“上午?下午?” _s%;GWj
a:V2(nY
“下午。” k7cM.<s!
i
.GJO +K
“我来接你!” wa f)S=
Fo:60)Lr
“好!” !C3ozZ<
*]#(?W.$w
…… -
fx?@
d&x #9ka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6dlV:f_\y
pG-9H3[f#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她看见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领子,就说:“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脱了,你不热呀!” F39H@%R
lB<
kf1[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艄,在船尾。 [~v1
5 >c,#*
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了。 AS-%I+ A
<uKd)l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S# `"@$
S@^o=B]]
明子说,没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拂。有个山东和尚骂人: I8%Uyap{
B ?%g@d-;
“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nb|KIW
j0q:i}/U,
她问善因寺的方丈石桥是相貌和声音都很出众吗? BufXnMh.
Iss)7I
“是的。” TRJ5m?x
0n)99Osq(u
“说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绣房还讲究?” ~C31=\$
Q| _e=
“讲究。什么东西都是绣花的。” 5fjL
|]UR&*
“他屋里很香?” U'oFW@Y;h
!V~,aoKTj
“很香。他烧的是伽楠香,贵得很。” ODFCA.
t
sgfci{~
“听说他会做诗,会画画,会写字?” {?YBJnG}x
?qJt4Om
“会。庙里走廊两头的砖额上,都刻着他写的大字。” hYSzr-)
#e*jP&1S
“他是有个小老婆吗?” ?K!^[aO}=
|?\J,h
“有一个。” c_ Dg0
4^3lG1^YY
“才十九岁?” DOB#PI[/
CY</v,\:#
“听说。” NjH`
AMGBT
*/)O8`}2
“好看吗?” A3s-C+@X
Y9r##r+
“都说好看。” nAT,y9&
es!>u{8)
“你没看见?” ={G0p=~+,p
aESlbH
“我怎么会看见?我关在庙里。” iY;>LJmp
MJugno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y\Wc0q
C-tkYP
“什么叫‘沙弥尾’?” 9NC?J@&B
:x[SV^fw[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 5MHcgzyp
SSn{,H8/j
“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8s9ZY4_
QruclNW{Bv
“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77H"=
yN{TcX
“你当沙弥尾吗?” e5$S2o~JF
wBI>H
7A
“还不一定哪。” Y|nC_7&Bv
:y1,OR/k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k@|Go)~
1"S~#
“还早呐!”
ni?5h5-
fJD+GvV$x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PrhGp
_5
NnRX0]
“好,不当。” &cZl2ynPi
zGtv(gwk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cnz+%Y N
|a!]Iqz"N
“好,不当。” #pnB+h&tE
$ww0$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9E4Lpx
i\dd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q$'D}OHT
q,T4-
E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pEq }b+-
}v6@yU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nLY(%):(P
8EY]<#PN
“你说话呀!” cRv#aV
Lq1?Y
明子说:“嗯。” 9thG4T8
:=TIq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KvK'Mus/
EpyMc+.Ze'
明子大声地说:“要!” %''L7o.#a
deVnAu =
“你喊什么!” xy4+
[u
vp.?$(L^@/
明子小小声说:“要——!” |FM*1Q[1
;b~\[
“快点划!” ^3S&LC
1;|
a!-J=\>9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MAQ'9
{>9ED.t
…… SY[3O
{&mHfN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3B
'j?+A
)y;7\-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