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536阅读
  • 0回复

[分享]心理学:08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及答案要点参考

t_y
级别: 经院硕士
发帖
2080
铜板
4671
人品值
2716
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087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08年心理学考研初试已经落下帷幕,透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08年的试题依然呈现着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基础,2注重应用,3难度稍升,4覆盖面广。

  下面我们给出答案参考:

  简答:

  一 短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以及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短时记忆时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一分钟左右,是信息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环节。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是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巴德利(Baddeley,1992)认为工作记忆是长时记忆中最近被激活的那部分信息,工作记忆补充了短时记忆,参与视觉信息向听觉编码的转化、组块形成、复述甚至信息的其他精细过程。

  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两种: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人们通过研究拼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言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3)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7+2或7-2这是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为一个高水平的、单一编码的叫组块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忆的目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记扰而发生遗忘。这时加工的深度是一个制约因素。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式。一种是机械复述,一种是精细复述。短时记忆信息存贮的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将会受到干扰而迅速遗忘

  二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根据现有的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能够程度随着人格特质的不同而有差异.第三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定的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的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不仅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和不周的教育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的影响。

  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 同学、班级体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特别是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价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

  6)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7)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具有自知的人,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地完善自我,健康的人格是自我的内在统一,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延伸自我和创造自我,是健康人格的四步曲。

  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三 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泊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同化论)发展而来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原有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或特征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2)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并非仅指孤立的任务的学习,而是在过去经验,即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先前学习任务所获得的最新经验,并不是直接与随后任务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影响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巩固性,从而间接地对其发生影响。根据同化论,由于新知识与同化它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发生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知识层次结构组织越严密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3)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其一般迁移模式相比于传统迁移模式更能体现人类学习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四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正态分布也叫常态分布,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和教育中大量现象均按正态形式分布,例如能力的高低,学生成绩的好坏等都属于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种,具有正态分布的所有特征。所有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Z分数公式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两者特点比较:(1)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的,对称轴是经过平均数点的垂线。(2)中央点最高,然后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再向外弯。(3)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为1。正态分布是一族分布,它随随机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大小与单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布形态。。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一种,其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固定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4)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有固定数量关系。所有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Z分数公式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

  五 标准化测验的含义和提高标准化测验的方法

  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具有统一尺度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测验称为标准化测验。测验的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测验分数的程度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这是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实施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无法比较。b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指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其中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景,如统一的采光条件、统一的桌椅高度、统一的桌面面积、统一的场所布置;②相同的指导语,指导语必须事先拟好,印在测验项目的前面,并且力求清晰、简单、明了,不致引起误解,对受测者不熟悉的测题类型,应当有一至二个例题;③相同的测验时限,确定时限一般采用尝试法,即通过预测来解决。c测验评分的标准化,评分要有客观性,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要求对反应要及时清楚地记录。d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化:某一测验分数只有与一定的参照标准相比较,才能显现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要提高测验的标准化水平需要这测验编制和实测两方面来着手:(1)测验的编制过程要尽可能的按照基本程序来进行,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等科学程序编制出符合测验目的的题目,并有严格的实施程序与计分方法,而且要有关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以及如何解释分数的说明。(2)测验使用的标准化:又可分为施测过程标准化、评分计分标准化、分数解释标准化三个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测验使用的标准化:a、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和时间限制;b、要尽量做到评分客观,及时清楚地记录反应情况,要有标准答案;c、分数解释要客观。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