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www.bullog.cn/blogs/siyi/archives/129805.aspx ,[`$JNc Z^#]#f +.@c{5J< 有多久没有照看一下自己的内心,当我们慢慢觉得这个名词有点廉价:温情。然而当戾气涌上心头,唯一能抵抗的却只有这个东西。作为一头人,作为一头与草履虫有区别的有灵性的动物,我们应当有理性,否则就是矗立在沼泽中,即将陷落的大树。但我们同样需要温情,否则就是矗立在荒漠中被闪电劈开的大树。关于理性与感性,我有个基本的判断:当面对宏大叙事时,最好使用你的理性;但面对个体时,最好让我们陷入不可救药的温情。比如面对父母,面对妻子,面对兄弟。
"K?Q ArzDI{1 让我们多一点温情,少一点戾气。
!;dSC< I4D<WoU;dJ 没有圣人,没有先知,没有救世主。不要把脸蛋绷成钢筋混凝土那样扎实,也不要揪着自己的头发站到喜马拉雅山巅。我们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应该带着体温,应该流自内心,不该是冰冷的肾结石,不该是坚硬的玻璃渣。当空洞的理念压倒了内心的温情,这理念就可能沦为咒语。念咒的人们或者随大流,或者随小流;要么在大流中找到不可一世的雄壮,要么在小流中找到遗世独立的快感。但不可一世或者遗世独立的人,有没有想明白,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它对你们、他们、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O?ktWHUx iF9_b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内心是天然的。强壮的内心,天然生长犹如一朵雪莲,火烧不掉,水淹不了,就算雪崩,也不过像是经受一只甲虫的微小喷嚏。当然也有些内心,很少照看,所以长草,所以荒芜,但它需要的是泉水,不是口水,更不是火焰喷雾器。
%{C)1*M7 73
V"s 价值观本身,有良与莠。但价值观背后,没有对应的机智与弱智。为什么不能少一点戾气,多一点温情?
[U.v:tR RUGv8"j 我最近遇到了创造危机,不是创作,是创造。我的创造力在枯萎,像一蓬枯草正倒向烈日头下的地面。我觉得是因为自己久没有照看内心,我遗忘了内心,所以内心也将我遗忘。还有个原因:我太想写出期待中的东西,自己或别人期待中的东西,于是失去创造力。
H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