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5.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通货紧缩。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7.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18.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之间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两者区别是:买卖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的媒介物不同;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为了价值增殖,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19.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G′ = G +⊿G)G-W-G′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AD」(2007年多选题第24题)。⊿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价值增值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劳动力成为商品,却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