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2335阅读
  • 0回复

1500元能买2万考生信息 隐私外泄引家长质疑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660
铜板
3994
人品值
2133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63
信誉值
0
金币
1
所在楼道


  

  0.1元一条,1500元打包”,记者在网上发现竟然有“神通广大”的商家叫卖起了今年2万名上海高考考生的信息。只要买家肯出这个价,就能得到包括考生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日和手机号码在内的“绝密”信息。根据记者验证,这些数据的真实程度相当高,并非是单纯的骗局。不少考生家长对于自己的隐私外泄感到十分气愤,纷纷质疑卖家的信息来源渠道。而专家则表示唯有建立严厉的问责制度,才能保证考生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绝对保证资料真实

  “生源是各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高考已经结束,招生大战也已打响。谁在第一时间获得考生的一手资料,抓住生源,谁就能赢得这场战役。专业为您提供各地,各分数段考生或考生家长资料(包含姓名,地址,高考成绩,电话或手机号码等)。该资料对学校招生,各类培训班,辅导班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极具诱惑力的文字,来自一位商家在网上发给记者的邮件内容。在装扮为买家获得信任后,记者与售卖者华先生接上了头,对方一开口就表示,这些“绝密信息”来之不易,现在正在寻求下家出手。

  “我们的资料绝对正确,是通过专门渠道收集来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考生数据都有,而且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订货。”华先生透露,落榜和未上一本线考生信息最为齐整。记者故意对上海考生的情况表示出浓厚兴趣,华先生马上表示,自己手头有2万余条信息。“买的少,0.1元一条;要是全部打包,1500元最低价。”

  培训机构成主力客户

  在和记者的聊天中,华先生无意中透露,自己的生意很不错,各类培训机构是购买的主要客户。

  “这些信息怎么用,不用我教你了吧?”华先生表示,在业内这些资料的使用早就是公开的秘密,大多用于高复班、培训班和部分院校投递宣传品和资料。“你想想,这些机构又不认识你,哪来那么大神通把信准确地送到你手中?还不是得靠我们提供的信息。你哪怕买来转一下手,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据其透露,他们有一个专门通过特殊渠道搜集考生信息的团队,尤其关注二本以下的考生。“至于什么渠道我不能告诉你,但我们也不骗你,上海地区的考生数据今年并不完全,只有2万多条,但基本都是落榜或二本达线生,含金量比较高。” 

  考生家长

  个人隐私怎么能随便买卖

  过去,也曾有类似的案例在网上出现,但大多以骗局为主。不过,让记者吃惊的是,为了保证信息的“货真价实”,卖家提供了来自黄浦、徐汇、卢湾的近十位考生信息。而记者经过验证后,除了部分手机关机无法联络外,其他均准确无误。

  “我过去几乎没有对外公布过自己的手机号码,你怎么会有我的电话?”考生沈博洋的父亲在接到记者来电后,首先就表示出了惊讶。在得知记者是“买”来的信息后,他更是感到匪夷所思。“这个号码是我用来登记孩子高考资料时用的,除了学校,从来没有对外披露过,怎么会被别人知道呢?”

  而考生姚琦的父亲也对记者突然来电有些猝不及防,一开始还以为是校方打来的电话。当记者准确地说出其儿子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时,他感到震惊不已,“这就是高考时我儿子填的信息,怎么会到你的手中?”

  在核对中,记者也发现,卖家华先生没有说谎,尽管来自不同区的不同学校,但试用名单上的考生此次均发挥不佳,全都没能进入一本院校,最好的也只是被二本录用;而家长们也反映,近期频频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培训班、高复班资料,一直纳闷自己家庭住址是怎么如何泄露出去。

  “这些都是我们的个人隐私,怎么能作为商品出售呢?”家长们对于隐私外泄感到非常气愤,“有关部门应该管一管。”

  市教育考试院

  对泄露渠道并不知晓

  如果网上炒卖的落榜考生信息属实,那意味着这2万名考生的信息被人“玩弄于股掌”,约占今年本市高考9.78万名考生的五分之一。

  记者昨日特地向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了解相关情况。然而对于“是谁泄露了考生信息”的提问,该负责人也显得很“迷茫”:“今年到现在为止,考试院还没收到过考生的举报,说他们的信息发生了外泄。”

  该人士称,并不清楚记者手头所拿到的信息从何而来。“市教育考试院这一层面有严格的保密规定。可是,除了考试院外,各区县的招办、高中学校都有考生信息。区县招办隶属于各区县的教育局,我们管不了。对于高中学校的‘隐私管理’,今年我们特地发布了倡议,让高中不要‘凭高考成绩换毕业证书’,希望借此杜绝收集考生信息的行为。”

  专家

  应该建立问责制度

  据了解,考生个人信息泄露并非仅出现在上海,其他省市也发生过类似情形。浙江省去年对此情况调查后发现,在邮局环节有人泄露信息,但由于省、市各邮局点牵涉环节众多,最终仍然无法查实哪个环节出错。

  对于这样一种侵犯考生隐私的行为,专家表示,向考试院、招办投诉、公安部门报案等手段,只能是考生信息泄露后的补救手段,落榜考生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潜在风险并没因此消除。每年高考后发生的招生诈骗案件就是明显的例证。

  到底谁是内鬼,到底谁拿了复读机构、招生机构的黑钱,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更需要严厉的问责。唯有此,落榜生信息才不至于变成“唐僧肉”,才不会被泄露。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今日教育热点 ·
·
·
· · · ·
· ·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