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3794阅读
  • 5回复

有没有人喜欢梁衡的散文啊~~~发几篇他的文章,很不错的呀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112
铜板
103
人品值
143
贡献值
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2
信誉值
20
金币
0
所在楼道
有没有人喜欢梁衡的散文啊~~~ }Az'Zu4 =  
 feN!_ -  
dFMAh&:>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经院博士
发帖
3703
铜板
6793
人品值
1117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716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8-01
散文,都这么多字呀?怎么看呀,看完还不得郁闷死了呀。算了,还是看看林清玄的吧


有夢想,我就能飛翔……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112
铜板
103
人品值
143
贡献值
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2
信誉值
2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7-29
               晋    祠   2;h+;G  
IF e+ B"  
                            梁    衡 IE}Sdeqi)  
P]- #wz=S  
  从山西太原市西行四十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Y=|CPE%V  
/wlFD,+8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DEcGFRgN~  
ILNXaJ'0a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同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阶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5E0wn'  
D>S8$]^Dm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起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b\F~$8  
<a fO 6?`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了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和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物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7dF/Nn5  
oHk27U G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三绝”。 [)0 R'xL6  
f:&)"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代现存古建筑中较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IBDVFA  
=~ '^;D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较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zNwc((  
!9PX\Xbn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型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iYMX[$  
vU7&'ca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造型都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EFeAr@nj  
T"IW Jpc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例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柱在碗里,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88#N~j~P  
B9AbKK$`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112
铜板
103
人品值
143
贡献值
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2
信誉值
2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7-29
觅渡,觅渡,渡河处? vWuyft*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 GG*BN<(>!  
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 u!M& ;QL  
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居时 aw]8V:)$J  
正值他牺牲60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 k,A M]H  
已经纪念了他60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 F~%|3a$Y  
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又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8cB=}XgYS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月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 M*v^N]>"G  
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 \_?yzgf  
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 (&k') ff9K  
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 .a5X*M]  
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 s* @QT8%  
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 3mybG%39  
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 am3V9 "\  
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w{~" ;[@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 1R*1BStc  
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 QP'qG@j[:  
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 N=.}h\{0  
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 >}mNi:6xq  
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 nM=2"`@$  
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 3F;EE:  
的郑振锋,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秋白刻一对印,秋白开的润格是50元。郑付不起转而求 [1e.i  
茅盾。婚礼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50,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 `Y0fst<,  
石印。可想他当时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之后,转而为文,短短几 xNn>+J  
年他的著译竟有500万字。鲁迅与他之间的敬重和友谊,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地完 gNG.l  
美。秋白夫妇到上海住鲁迅家中,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而将床铺让给他们。秋白被捕 .x]'eq}  
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 mSy|&(l  
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近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 AwtIWH*e  
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 av"Dljc  
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 C-_(13S  
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 F_K  
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 Ct-rD79l  
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 N!]PIWnC  
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 hZ%2?v`  
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 ]Qh[%GD  
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 .V7Y2!4TE  
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 <1TlW ~q<  
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 !,I7 ?O  
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ZBPd(;"x+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 LAj}kW~  
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 Oib[\O7[z  
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至于陈公博、周佛 bN]\K/  
海、张国焘等高干,还可以举出不少。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 O}e|P~W  
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分,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 (\T8!s{AO  
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 w{RNv%hJ$=  
的,这些身分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这时上海的鲁迅等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 q/A/3/  
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特务乘其不备突然大喊一声:“瞿秋白!”他却木然无应。 "0!~g/X`rK  
敌人无法只好把叛徒拉出当面对质。这时他却淡淡一笑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 dBsRm{aS  
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小说去读吧。”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 *sjj"^'=  
电宋希谦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 HI}pX{.\  
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i-|/2I9%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 ,xm;JXJ  
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一个真 )-MA!\=<  
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以理行事,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墙,惟求 }_Tt1iai*  
一死。鲁迅受一恐吓,出门都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毛泽东赞扬朱自清宁饿死也不 u}Lc|_ea`  
吃美国的救济粮。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 0TpBSyx.  
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 _3s~!2  
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 @?'t@P:4  
有一点死的畏惧。 ~JAH-R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c(QG4.)m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 ?ykVfO'  
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 #(m `2Z`H  
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 [lmHXf@1C  
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 PWADbu{+  
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 d4b 9rtM  
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 #9URVq,  
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 8XLxT(YFIs  
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从 Y:DNu9  
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 Ry3+/]  
仟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 ORUWsl Mt  
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 F<6KaZ|  
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 a7ub.9>  
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 |Ba4 G`  
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 WZfk}To1#  
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 }|w=7^1z  
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 Oex{:dO "F  
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 |#Yu.c*  
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 eD>-`'7<  
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 }S'I DHla  
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 U>e3_td3,  
一张自纸的人。 6n2Vx1b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 _ C7abw-  
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去会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 2hjre3"?  
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汉口去主持“八七会议” (O M?aW  
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之 R[mH35D/  
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 7I2a*4}  
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 M"$jpBN*  
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 <>&e/  
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 T U"K#V&u  
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如果他一开始 ,d9%Ce.$2  
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 1C5kS[!  
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 ')1}#V/I  
革命之后,又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与他同时代的陈望 r| 6S  
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 ?{ 8sT-Z-L  
中国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 /iuUUCk  
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 3iwoMrp  
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 nzQYn  
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 u8{@PlS  
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 `Yo -5h  
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 ?<>,XyY  
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 ~PU1vbv9T  
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 h%C Eb<  
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 Knw'h;,[  
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 E :'  
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 dy8In%  
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L.I}-n  
    秋白不朽。 eMpEFY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112
铜板
103
人品值
143
贡献值
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2
信誉值
2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7-29
ZF/J/;uI  
      %z!d4J75  
文为通而写 1 o  
    近年来我写了几篇记述伟人的文章,引来多种报刊的转载,有的篇目还很快被选入 MQbNWUi  
高中课本。不少读者和报刊希望谈点体会。 ..Uw8u/  
    其实我原来决无一定要搞这类创作的打算,只是在工作实践中,在过去读经典著作 @ ^XkU(m  
时认识了这些伟人,而在目前的改革实践中,在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又感到要重新认识 R&x7Iq:=D  
他们,于是就拿起思考的笔。这其实就是几篇读书笔记,几乎每篇都可以从日记本中找 ]P}K3tN%]  
到原始的片段。古人论文,“不平则鸣”,中医论病,“不通则痛”。这几年社会上, 4}r\E,`*X  
包括我自己,确实常常有对传统的“不通”之惑,于是就有痛苦的求通的思考。文为通 AK*mcTr  
而写,打通作者之思,打通读者之思。文章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不平到平,由不通到 j]ln :?\  
通的过程。这是情与理的梳理。伟人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很大了,但 (to/9OrG  
这主要是靠他们的伟业理论,靠政治影响。人们接受的是他们的结果,是被舍弃了过程 vP87{J*DE1  
之后的结果,所以往往敬而远之。在许多地方他们与读者并没有通。文学就是要把这个 0^)8*O9$  
扩大了的距离再拉回来,就是要把这结果之前的过程提示出来,就是要有血有肉,沟通 E{+c*sz  
情理,让读者可亲可信。所以我不想再重复那些结果而是努力“顺瓜摸藤”,去找到那 98b9%Z'2f  
些碧绿的叶片和芬芳的花朵,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样子。在这个创作思 Z)6nu)  
想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雀秋白同志的故居,特别是门前的那条已成过去的“觅渡”河, ZB_16&2Ow  
找到了邓小平同志落难江西时劳动的工厂,找到了毛泽东写《论持久战》的延安窑洞, \^;|S  
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指挥了战略大决战的最后一个农村战略指挥部——西柏坡,还有召开 gn[$;*932z  
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的那间旧伙房;甚至远渡重洋,在日本找到了周总理游历过的岚山  n_xa)  
和岚山诗碑,在德国西部找到了马克思出生的房子。讳人的思想、业绩是一棵大树,我 SG+i\yu$h0  
要找的是这树的生长点,是它的年轮。我努力在那个曾冒出新的思想生命的生长点上做 2=!3[> B  
文章,希望能给读者启示出一个过程,开通一个新的思路。伟人是个旧题目,旧题最难 \/x)BE,  
作,这是因为它的许多方面都已为人打通,明白如话,分毫毕现,读者已无惑可释,无 6ljRV)  
知可求。但无中求有,便是大有,便是新路,会别有一番惊喜。

级别: 经院本科
发帖
1112
铜板
103
人品值
143
贡献值
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12
信誉值
2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7-29
总理的六无是死不留言 {Y@-*pL]  
    1976年元旦前后总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中央领导对总理病情已是一日一问, &\6`[# bT  
邓颖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可惜总理将去之时正是中央领导核心中鱼龙混杂,忠奸 } {gWTp  
共处的混乱之际。好侫之徒江青、王洪文常假惺惺地慰问却又暗藏杀机。这时忠节老臣 3>@qQ_8%~  
中还没有被打倒的只有叶剑英了。叶帅与总理自黄埔时期起便患难与共,又共同经历过 _?(hWC"0  
党史上许多是非曲折。眼见总理已是一日三厥,气若游丝,而“四人帮”又趁危乱国, }Nd`;d  
叶帅心乱如麻,老泪纵横。一日他取来一叠白纸,对病房值班人员说,总理一生顾全大 >m_ p\$_  
局,严守机密,肚子里装着很多东西,死前肯定有话要说。你们要随时记下。但总理去 ;SlS!6.W-  
世后,值班人员交到叶帅手里的仍然是一叠白纸。 jN'fm  
    当真是总理肚中无话吗?当然不是,在会场上,在向领袖汇报时,在对“四人帮” VATXsD  
斗争时,在与同志谈心时,该说的都说过了,他觉得不该说的,平时不多说一字,现在 asmW W8lz  
并不因为要撒手而去就可以不负责任,随心所欲。总理的办公室和卧室同处一栋,邓颖 abJ@>7V  
超同志是他一生的革命知己,又同是中央高干,但总理工作上的事邓颖超自动回避,总 3qxG?G N  
理也不与她多讲一字。总理办公室有三把钥匙,他一把,秘书一把,警卫一把,邓颖超 "e7$q&R |  
没有,她要进办公室必须先敲门。周总理把自己一劈两半,一半是公家的人,党的人, F)<G]i8n~  
一半是他自己。他也有家私,也有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两部分泾渭分明,决不 h2/1S{/n]  
相混。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可谓至纯至诚,但也不敢因私犯公。他们两人,丈夫的心可 (-Ct!aW|  
以全部掏给妻子,但决不能搭上公家的一点东西;反过来妻子对丈夫可以是十二分的关 L9unhx  
心,但决不能关心到公事里去。总理与邓大姐这对权高德重的伴侣堪称是正确处理家事 9^ *ZH1  
国事的楷模。诗言志,为说心里话而写。总理年轻时还有诗作,现在东瀛岛的诗碑上就 ~a8G 5M  
刻着他那首著名的《雨中岚山》。皖南事变骤起,他愤怒地以诗惩敌“千古奇冤,江南 5S-o 2a  
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但解放后,他除了公文报告,却很少有诗。当真他的内 Pguyf2/w  
心情感之门关闭了吗?没有。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工作之余也写诗,用毛笔写在信笺上, ixJ20A7  
反复改。但写好后又撕成碎片,碎碎的,投入纸篓,宛如一群梦中的蝴蝶。除了工作, +v[$lh+  
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他不愿再表白什么,留下什么。瞿秋白在临终前留 /Y\E68_Fh  
下一篇《多余的话》将一个真实的我剖析得淋漓尽致,然后昂然就义,舍身成仁,坦白 eI=Y~jy  
是一种崇高。周恩来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 ?C>VB+X}y  
我,我复何言哉?”不必再说,又是一种崇高。 <*(UvOQuX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 fFTvf0j  
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 B,m$ur#$  
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 }2!5#/^~  
己。我敢大胆说一句,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 d;jJe0pH  
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者,当数周恩来。因为即使如马恩、列宁也没有他这样长期处于 zhvk%Y:  
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 <{z3p:\  
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 L ugk`NUvF  
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Eztz ~oFo  
    他爱心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及整个世界。你看他大至处理国际关系,小至处理人 Q3'B$,3O^  
际关系,无不充满浓浓的,厚厚的爱心。美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曾是积怨 M;TfD  
如山的,但是战争结束后,1954年周恩来第一次与美国代表团在日内瓦见面时就发出友 "JUQ)> !?  
好的表示,虽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或者是不敢接受,但周恩来还是满脸的宽厚 tm36Lw  
与自信,就是这种宽厚与自信,终于吸引尼克松在我们立国21年后,横跨太平洋到中国 !K^Z5A_;  
来与周恩来握手。国共两党是曾有血海深仇的,蒋介石曾以巨额大洋悬赏要周恩来的头。 s*~jvL  
但是当“西安事变”,蒋介石己成阶下囚,国人皆曰可杀,连曾经向蒋介石右倾过的陈 w<F;&' ;@h  
独秀都高兴地连呼打酒来,蒋介石必死无疑。但是周恩来只带了十个人,进到刀枪如林 )zLS,/pk^  
的西安城去与蒋介石握手。周恩来长期代表中共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南京,在北平, f w>Gx9  
到最后。这些敌方代表竟为他的魅力所吸引,投向了中共。只有团长张治中说别人可以 + x ;ML  
留下,从手续上讲他应回去复命。周却坚决挽留,说“西安事变”已对不起一位姓张的 5N3!!FFE  
朋友(张学良),这次不能重演悲剧,并立即通过地下党将张的家属也接到了北平。他 i>if93mpj  
的爱心征服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叹服。宋美龄连问蒋介石, I.\f0I'.  
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人。美方与他长期打交道后,甚至后悔当初不该去扶植蒋介石。 2}#wd J`  
至于他对人们的爱,革命队伍内同志的爱,更是如雨润田,如土载物般地浑厚深沉。曾 t ]I(98pY  
任党的总书记犯左倾路线错误的博古,可说是经周恩来亲手“颠覆”下台的,但后来他 vhquHy.qi#  
们相处得很好,在重庆博古成了周的得力助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 ^q N1~v=hS  
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话移来评价周恩来最合适不过。当周恩来去世 []N$;~R7  
时,无论东方西方同声悲泣,整个地球都载不动这许多遗憾许多愁。 [sY1|eX   
    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并且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 4ysdna\+  
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 I#hg(7|",  
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则是党和国家的养护人。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 Nec(^|[   
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行。 :_YG/0%I  
50年来他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他扶起了毛泽 a$! {Tob2  
东,“文革”后期他托出邓小平。作为两代领袖,毛邓之功彪炳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 !9<RWNKV)Y  
地化作了那六个“无”。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 =!P?/  
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而他在举国狂庆的前夜却先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 Iv|WeSL.  
点骨灰也没有留。 UG?C=Tf  
    周恩来为什么这样地感人至深,感人至久呢?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 5@Lxbe( q  
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 (7jB_ p%  
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君受人爱。诸葛亮治蜀27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 n\ ',F  
1500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 J)yy}[Fx  
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平日常人相处尚投桃报李,有恩必报,而一个伟人再造了 GqD!W8+  
国家,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后人又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鲁迅说,悲剧是把人 Lvj5<4h;  
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是命运从总理身上一条条地撕去许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ZYD88kQ  
同时也在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肠。那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遗憾又加倍转化为深深的 (yTz^o$t|  
思念,22年渐渐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 v7OV;e a$  
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不独总理,所有历史上的伟人, .fh?=B[o#  
中园的司马迁、文天祥,外国的马克思、列宁,我们又何曾见过呢?爱因斯坦先生将一 M^JZ]W(  
座物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 dVG UhXN6  
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 *=If1qZs  
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我们与 s riq(A  
伟人当然就既无时间之差又无空间之别了。 nh&<fnh  
    这就是生命的哲学。 ]3y5b9DuW  
    周恩来还会伴我们到永远。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