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Ox#vW6;)
Web1.0 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VsSAb%
总之,Web2.0 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h[qZM ?7wcv$K5 -V;Y4,:c ox`Zs2-a ppn 8 Wap4:wT {.k IC@^O 应用: }Fu1Y@M%
1、 Blog(from wiki) Kd 1=mC
历史: 3'x>$5W
Blog 一词本起源于 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1997年由 Jorn Barger所提出。在1998年, infosift 的编辑Jesse J. Garrett (http://www.jjg.net),将一些类似blog的网站收集起来,寄给Cameron Barrett。 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许多人亦陆续将blog的URL给Cameron,慢慢的,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1999 年,Brigitte Eaton (http://www.eatonweb.com)成立一个weblog 目录,收集她所知道的blog站。1999年,Peter Merholz (http://www.peterme.com)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但是,blog 真正开始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在1999年6月,当时Pitas开始提供免费的weblog服务,紧接着8月,Pyra lab推出了现在的blogger.com。blogger.com 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说明,以及能通过FTP直接将blog发表在个人网站上的功能,这带给使用者很大的方便。目前已经有了很多Blog托管服务商 (BSP),业内人士对其盈利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7xO05)bz
Blog的特点 _+9i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blog的操作管理用语,也借鉴了大量档案管理用语。一个blog亦可被视为一个档案(archives),或是卷宗(fonds)。与传统档案不同的是,blog的写作者(blogger),既是这份档案的创作人(creator),也是其档案管理人(archivist)。 |U1 [R\X
A z@@0
Blog大量采用了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或者Rich Site Summary或者RDF Site Summary)技术,所有的RSS文件都必须符合由W3C发布的XML 1.0规范。对读者来说,可以通过RSS订阅一个blog,确知该blog作者最近的更新。对Blog作者来说,RSS可以使自己发布的文章易于被计算机程序理解并摘要。 :|kO}NGM
;b65s9n^b
对知识管理和创造而言,blog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对汉语为母语的人而言,blog写作既接续了汉语笔记文学的优秀传统,更充分鼓励了个人表达。从交往形态考察,网志空间(blogosphere)设定了积极的读者、作者、编者互动转换关系,“言者互重,阅者相惜 ”。 *w0|`[P+h *(5;5r ds+K7B$ \(
V1-, a]fFR~OY ZKrK>X \?t8[N\_[( )t+pwh!8 U[3w9 T8\@CV! mK$E&,OkA 2、 Tag (from blogbus) _4)
t
什么是Tag? KRlJKd{
Tag(标签)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您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然后您可以看到BlogBus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与Technorati的合作,把您的Tag发送到全球Blog空间,和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 8tSY|ME
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可以让您看到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世界,一个关联度更大的Blog空间,一个热点实时播报的新闻台。Tag为您提供前所未有的网络新体验…… oQh;lb
当然,您也可以简单地把一个Tag(标签)理解为一个日志分类,但是Tag和分类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r=3`Eb"t
首先,分类是您在写日志之前就定好的,而Tag是在您写完日志之后再添加的; iJhieNn
其次,您可以同时为一篇日志贴上好几个Tag(标签),方便自己随时查找,而原先一篇日志只能有一个分类; Z<>gx m<
再次,当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Tag之后,您可以看看自己在Blog中最经常写的是哪些话题; kSEA
最后,您可以看到有哪些人和自己使用了一样的Tag(标签),进而找到和您志趣相投的Blogger。 Y>aVnixx<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您写了一篇到西湖旅游的日志,原来您都是把这一类的日志放到自己的“驴行天下”分类下,但是有了Tag之后,您可以给这篇日志同时加上“旅游”、“杭州”、“西湖”、“驴行天下”等几个Tag,当浏览者点击其中任何一个Tag,他都可以看到您的这篇日志。同时您自己也可以通过点击这几个Tag,看看究竟有谁最近也去了杭州旅游,或许你们还可以交流一下旅游心得,成为下一次出游的伙伴呢! kM4z
% sryA(V X=-= z5 2~/`L=L {M:/HQo <%3fJt-Ie CC!`fX6z>h Dti-*LB1 PTe$dPB 5P<1I7d 3HXeBW V<|N}8{Z2a pSC{0Y$g 7Z:3xb&> 3、 SNS
9\?&u_ U" 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一点,得到该人脉的帮助。
EsWB |V> !]s=9(O SNS网站,就是依据六度理论建立的网站,帮你运营朋友圈的朋友。
_YR#J%xa yx`@f8Kr ='D%c^;O8' bE%
Hm! gNxv.6Pp= >CKa?N; L|APX y]> r)>'cjx/ SE(<(w *IbDA i| cA) |%8t.Z vh"';L_*37 gYbvCs8O! _5n2'\] H` 4、 RSS(from wiki) FEhBhv|m
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起源于网景通讯公司的推"Push"技术,将订户订阅的内容传送给他们的通讯协同格式(Protocol)。RSS可以是以下三个解释的其中一个: l2W+VBn6
}`
`oojz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整合) PT,*KYF_O"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Site Summary zx"EAF{
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 Bi fI.2|
但其实这三个解释都是指同一种Syndication的技术。 ]b}3f<
< q(i(%
目前RSS规范的主要版本有0.91、1.0和2.0。 yD3vq}U!
}mp`!7?>O
0.91版和1.0版完全不同,风格不同,制定标准的人也不同。0.91版和2.0版一脉相承。1.0版更靠拢XML标准。 sCy.i/y
"Ke_dM
RSS目前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世界多数知名新闻社网站都提供RSS订阅支持。 =>Ae]mi7 4`v[p4k ;;UsHhbhI u*iqwm. b *|?7 |1ry*~ QP<P,Bi~ mhIGunK;+ zB y%$5~Fw 6k,@+@]t. 24InwR|^ 5、 Wiki(from wiki) OdyL
j
Wiki 一詞源自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本是「快點快點」之意。在這裡Wiki指的是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係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的網路系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與此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優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用某個領域的知識。 _`QME r?
Wiki起源 jyg>'"W
1995年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個wiki系統-WikiWikiWeb,並用它建立了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沃德•坎寧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 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sdXchVC
Wiki的歷史不長,無論是Wiki概念本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都還在熱烈的討論中;所以怎樣的一個站點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的。與Wiki相關新近出現的技術還有blog,它們都降低了超文本寫作和發佈的難度。這兩者都是同內容管理系統密切相關的。 .w\4Th#
Wiki的特點 HWoMzp5="3
使用方便 #F
.8x@
維護快捷:快速創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頁面(這也是為什麼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 :eKXH2
格式簡單:用簡單的格式標記來取代 HTML 的複雜格式標記。(類似所見即所得的風格) i-0AcN./p
鏈接方便:通過簡單標記,直接以關鍵字名來建立鏈接(頁面、外部連接、圖像等)。 T06w`'aL
命名平易:關鍵字名就是頁面名稱,並且被置於一個單層、平直的名空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