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A题型透析
阅读理解A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主意要义、 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断和引申,以及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等的能力。以2007 年和2008年阅读理解文章为例,其考查的大纲要求的8项能力(第1页)分别归纳如下:
考查技能 | 2008年真题题号 |
理解主旨要义 | 25、30、35 |
理解文中的信息 | 22、23、26、31、34、36 、37、39、40 |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 28、29、 |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 21、22、27、33、34、37、38、39 |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 24 |
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 21、26、31、32、33 |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 33、35 |
区分论点和论据 | 22、31、36 |
考查技能 | 2007年真题题号 |
理解主旨要义 | 25、30、35 |
理解文中的信息 | 21、24、28、31、33、38、39 |
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 23、25、29、32、37 |
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 21、22、25、26、29、30、34、37、39、40 |
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 22、36 |
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 21、24、25、30、35、36、38 |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 25、30 |
区分论点和论据 | 23、24、28、32、37、38 |
从上表分析这两年的出题趋势,可以看出现在的出题重点开始向考查各种能力组合的方向发展,即一道题目同时考查几种能力,并且侧重于考查文章深层次的含义、以及对于文章结构和论证过程的理解能力,而不仅仅限于文章内容字面意思的考查。
本书根据考研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把历年的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大类:中心思想题、情感态度题、猜词题、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五大题型在近13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分布如下表:
| 中心思想题 | 情感态度题 | 猜词题 | 细节题 | 推理判断题 |
2008 | 3 | 0 | 1 | 9 | 7 |
2007 | 2 | 1 | 1 | 11 | 5 |
2006 | 1 | 3 | 4 | 5 | 7 |
2005 | 1 | 2 | 3 | 11 | 3 |
2004 | 1 | 3 | 4 | 9 | 3 |
2003 | 2 | 2 | 2 | 10 | 4 |
2002 | 1 | 1 | 2 | 11 | 5 |
2001 | 3 | 1 | 1 | 13 | 2 |
2000 | 2 | 0 | 0 | 14 | 4 |
1999 | 1 | 1 | 0 | 11 | 7 |
1998 | 3 | 1 | 3 | 11 | 2 |
1997 | 1 | 2 | 2 | 11 | 4 |
1996 | 2 | 1 | 3 | 12 | 2 |
1995 | 0 | 2 | 3 | 11 | 4 |
1994 | 3 | 0 | 4 | 9 | 4 |
1993 | 1 | 1 | 1 | 12 | 5 |
合计 | 27 | 21 | 34 | 170 | 68 |
比例 | 8.4% | 6.6% | 10.6% | 53.1% | 21.2%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节题是考查最多的题型,约为8-11题,占每年题型比重的50%以上。这类题型只要细心从原文查找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也是考生拿分的基本保证。其次是推理判断题,每年差不多有4-7个题,约占总题数的四分之一强。这种题型重点考查考生比较深层次的英语理解和分析能力。这两种题型在数量上的较大倾斜说明了考研命题更加注重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把握文章细节和内涵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建立在考生的阅读能力之上,因此考生应该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注重相关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接下来出现较多的是猜词题,这种题型重点在于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语、词组或者句子的意思,属于相对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主旨题和态度题的数量都比较少,每年都约有1-2道题,出现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几乎每年都会有这两种题型。主旨题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章全局结构,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够读懂文章也不难选出正确答案。而态度题的难度相对更大,因为很多文章中作者自身的态度隐蔽在文字背后,需要考生对于英语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但是态度题数量比较少,即使不慎丢分,也不会影响大局。因此,考生应当对这五种题型的重要程度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做题的速度和效率。
关于这五大题型的命题透析,请具体参考本书以下各个部分。
阅读理解A全功略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从做如何阅读理解题的微观方面和平时如何进行宏观复习两个方面全方位地为考生定制一套复习攻略。这部分涉及到的各种方法基本都是在一些理论层面上,考生应该把本部分的方法论和自己平时的训练结合起来,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考生应该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反复阅读和研究这些方法,尝试着用到自己的练习中去,从而探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做题步骤和复习方法。每次做了一个阶段的练习之后,再回过头来研究方法,相信考生每次都能够得到新的体会和灵感。
(一)、做题基本"三步走"
考研阅读理解的做题顺序一般都是以下三个步骤,即阅读全文、审题并定位原文、最后选出正确答案。我们建议考生如果没有一套自己独创的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法时,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精确性。
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分配给每篇文章的总时间平均为16-20分钟,考生可以根据文章的难度自行调整时间的分配,在相对简单的文章上节省出几分钟、匀给相对难度较大的文章(考生要记住在考研的过程中必须分秒必争,每一分钟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要充分加以利用,绝对不能浪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时间分配,一般阅读文章的时间和做题时间应该相当,即每部分的时间约为8-10分钟。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斟酌文章字里行间的深意,这样虽然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题的精确程度,但是往往会花掉太多的时间,影响后面的做题。相反,如果阅读过快,则考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的印象都太模糊,到做题的时候或者容易凭借印象选择错误的答案,或者做题是花太多的时间回去原文找答案、反而浪费更多的时间,所谓"欲速则不达"。因此,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
第1步、纵览全文
做阅读理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纵览全文,掌握要义,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既不能太钻牛角尖弄懂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意思,又要保证自己能够充分理解大义。这个程度的把握是非常微妙的,需要经过许多的练习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把握。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阅读原则一:有一支不闲着的笔。在第一次阅读文章的时候,考生千万不要以阅读休闲文学作品的心态去看待文章,而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集中精力去阅读,而且手也不能闲着,在考试时带上几支好用的铅笔,随时在文章中做标记,标记的形式可以随意、以自己习惯为好,这样以便于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文章对应内容,节省了寻找的时间。
阅读原则二:抓住重点部分。在总论的第一部分,我们提到了阅读理解命题的13大考点,这些考点对应的文章部分就是其重点部分。首先,要重视首末段,尤其是首段,因为一般文章的主旨就出现在首段,是出题频度相当高的一个段落。最后一段中可能会有作者的总结论述,因此也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相关。其次,要在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上放慢速度、仔细研读,因为段落的首句一般都是该段主要意思的概括,考生应该在相关内容上做好标记。此外,如果碰到长难句,考生也要做好相应的标记,因为长难句也是出题的高频处。最后,在阅读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涉及到作者态度的内容,及时标出其位置,以便正确把握态度题的选项。
阅读原则三:抓住关键词语词组。所谓关键词语和词组也涉及到了命题的13大考点,即涉及列举、举例、引用、因果关系、转折、对比、类比、数字和年代、专有名词、特殊标点符号、最高级和绝对性词汇等。具体的一些标志性词汇请参见上文,在这里就不赘述,考生但凡遇到这次兴奋点应该保持敏感性、及时做上标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关于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等,考生不需要用太多时间去理解其每一个词的意思,只要做上标记到时候能够找到即可。有时候一些专有名字非常长而且包括了很多生词,如一些地名和机构的名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考虑跳过以加快速度。
阅读原则四:不畏生词。考研阅读理解的文章中总是会出现考生不认识的单词,即使考生掌握了所有的大纲词汇,也会有一些超纲词汇的出现。考生千万不要因为读不懂一些单词就望而生畏,产生挫折感。有一些词语不认识并不会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有一些则可以通过上下文、背景知识、以及构词法等猜出意思。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只要做简单的分析猜测词义或者跳过即可。
第2步、快速审题
所谓的"快速审题"要求考生保持速度又要有非常细心的态度,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住题干的关键词,以方便去原文中定位相应内容。这些关键词可能与就是原文中用到的词语,或者是原文的同义词,考生注意应该加以辨析。在遇到态度题的时候,应该要分清题干问的是作者本人的原因,还是文中的某种态度(不一定是作者的态度)。在遇到涉及原因的题目是,一般问的都是主要原因,即main reason or major reason,考生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要从总体上把握。
第3步、精确答题
在读完题干和选项后,有些考生会立即作答,但是由于只是凭借第一次阅读后的模糊印象选择答案,因此往往容易被选项中的干扰项所蒙蔽、出错率较高。考生在作答是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选择的是正确答案,一定要回到原文进行定位,将问题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出最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关于每一种题型如何进行精确答题,我们下面简单地一一讨论。
中心思想题:在总论中,我们已经强调多次,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部分一般出现在首段或者尾段,考生只要去这两个段落定位即可,加上自己第一遍阅读的印象,得出正确答案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文中的主旨句比较模糊,考生可以快速阅读首段和其他段段落的首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题:态度题的数量很少,难度也较大,即使做错也不会影响大局,但是也要保证尽量拿分。态度题一般没有具体的句子或者段落对应,但是如果考生在第一次阅读文章的过程能够标出表示作者感情态度的词语(或者文中其他人的态度),在做题的时候再略读相应的内容,就会有助于正确判断字面背后隐藏着的态度。
猜词题:这类题型的题干中一般都会给出词语的出处,考生只要找到原文对应的词及其上下文,就能够推断出该词语的意思。一般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的内容为,该词前后的同位语、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位置并列的词组句子等。有时候考查的词语是一个平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此时一般命题的目的都在于考查常用词语的不常用用法,那么在选项中出现了该词的平常意思就一定是错误答案(比如abandon这个词平常的意思是"放弃,遗弃, 丢弃",而这个词有一个不常用的意思是"放肆, 放纵; 沉湎于",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考查后一种涵义)。总之考生一定可以在原词周围找到解释的内容。
细节题:这类题型是阅读理解中出现最多的题型,考生应该争取拿到细节题的所有分数。做好细节题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定位原文,因为细节题对应的一般就是原文的一句话、或者长句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词组、以及关键词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只要考生能够正确定位,选出正确答案还是比较容易的。
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虽然考查考生对于文章逻辑的理解能力,但是考生也不用担心,因为这类题型涉及到的题型都是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即语言上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深层思维上的逻辑关系,因而是一般人都能够掌握的逻辑能力。推理题经常运用的命题方法就是对句子或者意群的同义替换,即把原文一句话的说法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表述,而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在这种paraphrase的过程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词的变化可能就成为了干扰选项,特别是最高级和绝对性词汇的变化,比如把"often"变成"all the time"等。一般推理判断题的选项中,形式上与原文最接近的往往不是正确答案,而要读懂每一个选项的具体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