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一就是通过团委参加了在虹口区一个街道的社会实践。说是挂职锻炼,其实就是做一个调研。说实话,这样的任务我一开始是有点失望的,而且说是以三人小组的形式参加调研,实际上因为我的专业最对口,实际操作访谈和调研报告写作的都是我一个人。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第一次独立进行个案访谈和调研报告的写作,也由此建立了和街道社会工作站的长期联系,因此受益还是很大的。所以无论面对什么任务,都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完成它,这样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而经历本身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L!c}#
#/5eQTBD
<7! "8e
,w
f6gmh8
V.ET uS;
但我真正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还是在研二暑假时参加并组织了赴静安区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这次无论是参加还是组织,都是老师推荐的,也是我前面提到的运气的成分。而一旦接受这个任务后,我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第一次赴静安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的队伍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何超越他们是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此次组成实践小组的十位研究生同学自身都是很优秀的,其中不乏院系研会主席和校研会部门负责人。而我这个非民选的组长如何获得他们的认可,从而组织他们一起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也非常艰巨。我正是在如履薄冰、惴惴不安的心情中踏上了这次社会实践的征程。四十天的社会实践过程是充实而紧张的:我不仅担任整个实践小组的组长,同时也带领一个三人小组做区人事局局长亲自交付的调研任务,而且是去南京西路上最高档的、和政府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的三个写字楼做调研。7、8月份的炎热酷暑都可以忍受,但那些企业主管、甚至普通白领的轻视和冷语确是我们从未遭遇过的,个中滋味,唯有己知。但一个多月下来,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积极参加静安区方面的各项活动的同时,我们自己组织了三场座谈,分别邀请了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共青团静安区委书记,中共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静安区人事局局长同我们畅谈择业就业、为人处事和人生发展,启发了组员们的思维,提升了师大研究生实践队伍的形象;先后出版了三期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专辑,分送静安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共青团区委,以及校党委研工部和校团委,获得了各方的好评;全部活动结束后,我们的项目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两位组员被评为“2005年上海高校优秀大学生赴静安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优秀学院”,我本人还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市教委、共青团上海市委等评为“200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我的付出无疑是很大的,调研的组织和报告的写作付出了大量心血(从调研提纲的拟订、调研问卷的设计、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到最后调研报告的写作,主体工作都是我来完成的),三期社会实践专辑的组稿、编排、定稿、印刷、分发,也基本都是我来完成的。当然这一过程中,我并不是没有一点抱怨的,但等一切过去,静心思考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不要埋怨自己做得多,别人做得少;你的经历和收获也是别人无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