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以书生好言霸王之学,据说曾多次劝曾国藩自立称帝。曾以其书生徒托空言,虽以礼接待,而不接纳其人其言。有一次,王侃侃而读,曾氏低头不语,但以手沾茶水在案桌涂画,曾有事外出,王探头看见桌上写了许多“妄”字,遂明了自己在曾心中的印象。 S%m$LM]NCg
u:D,\`;)
J;7O`5J
1898年,曾朴认识了陈季同将军后,方才知道西洋文学的源流派别和重要作家的杰作。他曾劝林琴南用白话翻译外国的“重要名作”,但林听不懂他的劝告,他对胡适说,“我在畏卢先生身上不能满足我的希望后,从此便不愿和人再谈文学了。” mGqT_
q/yL={H?
v/WvT!6V`
容闳家贫,在别人资助下才接受了启蒙教育,后随美国友人到美学习,交付不起学费时,学校向他提条件,要他毕业后从事传教活动,他拒绝说,“我是中国人,我应最有益中国者为之。”毕业后,他又谢绝友人的挽留,回到国内,他说,“我要以西方之学习,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Gd%E337d
nc.X+dx:
*f$wmZ5A
姚公鹤说:“租界中外人公共建筑所在,每不准华人之擅入,喧宾夺主,无过于此……惟此事并无国际强弱之关系,乃国民教育之关系。闻昔时外人并无此项禁令,历见华人一入公共地方,折花驱鸟,糟蹋地方,无所不为,于是跑马场首以营业公司名义,禁止华人之涉足。今门首高标英文于木牌,所云:‘狗与华人不准入内’是也。公园禁止华人于理较欠圆转,不得已,就苏州河浜,南自白大桥起,另建华公园,为华人游息之所。此项公园建筑,远不逮西公园,然尚必派捕照料,故树木尚少攀折。呜呼!教育不普及,又曷怪公益之心薄弱耶!” WT>2eMK[
3.s.&^
]
'ybu&22
康有为写出《大同书》后,秘不示人。他解释说:“方今为据乱之世也,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 TwXqk>J
)F)
(Hg
yPza
苏报案发生后,法官曾问章太炎有功名否,章答说:“我双脚落地,便不承认满猪,还说甚么功名呢!” o@KK/f
.`K<Iug1
|Ptv)D
孙中山请杨度加入新成立的同盟会时,杨度拒绝说:“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国民革命,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勿相妨也。” [.NG~ cpb
[Dq!t1
Qtpw0t"
陈独秀不同意无条件的爱国主义,他说:“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增益人民之幸福者也。不此之务,其国家,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又说:“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何居?” DZ Q=Sinry
myeez+@ m
Th)Z?\8zk
沈曾植说,“学士者,国之耳目也,今若此,则其谁不盲从而踬蹶也,且学者,礼之所出,礼也者,国人之准则也,若今学士,可谓无学,国无学矣,而欲质之以礼,其可得欤?” /<$\)|r
&udlt//^%
*
"Z5bKL
1901年,罗振玉在刘鄂家第一次见到甲骨这种古物,欣喜异常。他惊叹之余,自许道:“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扬、许诸儒所不得见也。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M~6]
Q)s[ls
_]whHS+
五大臣出国考察遇刺,绍英受伤较重,端方急欲启程时他仍在养伤。有人讥讽绍英,说他借口养伤,其实是不准备去了。绍英听到这些话,愤然道:如果我死了,而宪法确立,则死而荣生;死我何惜,各国立宪,莫不流血,然后才有和平。 6vQCghI
!nkjp[p
5L4{8X0X8
陈独秀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20世纪新青年也。” 3KW4 ]qo~
gK8{ =A0c
X]OVc<F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相爱。孙中山反对纳妾,认为需征求卢夫人意见,是否同意离婚才好办,于是,孙写信给卢,申明离婚的理由,卢夫人在信上写了一个“可”字,同意离婚,卢对人说,对孙先生,“我确实帮不了手,我常识唔够,更唔识英文。我又缠脚,行走也不方便,我怎样可以帮先生呢?” xMu[#\Vc
5J4'\M
A7qKY-4B
1920年10月,在梁启超等支持下,瞿秋白、俞颂华、李仲武等由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合派到苏俄采访。瞿秋白在途中商量调查方法,因为他们并无新闻记者的经验。俞颂华说:“我们此行,本是无牛则赖犬耕,尽我们自己的力量罢了。” hln.EAW'Yc
陈独秀曾有“万恶孝为首”之说,一度社会上宣传说他组织了“讨父团”。1921年,陈炯明问他有关讨父团的事情,陈回答说:“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个团体,我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i#Y[I"'
mew,S)dq!
9c@."O`
丁文江在频繁的野外调查与学术行政的改进实践中,对政治之于各项事业的高度相关性有了亲切的体认。李济在一次与丁的谈话中就被明确告知:“你们老问我为甚么恋着政治问题不舍,不集中全力作科学的工作。你看,政治不澄清,科学工作是没法推进的,我们必须先造出一种环境来,然后科学工作才能在中国生根。”科学的发展既然与政治密不可分,丁文江这样的行动主义者自然就有了努力问政的理由。 +bw>9VmG
AsW!GdIN
hc;8Vsa
1923年,丁文江说出“少数人”的话,“我们中国政治的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客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他说,“只要有少数里面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束手待毙,天下事不怕没有办法的。”“中国的前途全看我们‘少数人’的志气。” RrGFGn{
j!:^+F/
&6`h%;a/&
王国维说他自己,“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为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哲学上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 58@YWvAk
R6A{u(
=k\V~8XZ
鲁迅终生的工作是要揭示国民性,他曾说,“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因为,已经说过,我们究竟是未经革新的古国的人民,所以也还是各不相通,并且连自己的手也几乎不懂自己的足。”他有名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有诗说自己,“灵台无计逃神矢,我以我血荐轩辕”。 fGtUr_D
ZYy?JDAO
|aovZ/b4
孙中山到北京后病势加重,无法讨论统一计划,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师均告束手,张静江、胡适之推荐中医。但是孙中山不愿服中药,他说,他本身是医生,他知道现代医药束手时,中医的确有时也能治好疑难病症。他说,“一只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但是我宁愿利用科学仪器来航行。”朋友仍旧一再劝他吃中药,他不忍过于拂逆朋友的好意,最后终于同意了。但是这只没装罗盘的船却始终没有到达彼岸。 :Ej#qYi
)E.!jL:g
rVE!mi]%
郁达夫敏感。在北伐胜利的欢呼声中,他就怀疑革命投机者,引发左右的攻击。国共分裂后,他又直率地对美国记者和好友徐志摩说,“我不是战士,只是作家。”这使他遭受更猛烈的攻南,革命同志鄙薄他乃至反目,左联除了他的名,他长时间被扣上“革命意志消衰”的帽子。 Pn*+g!`
ROyG+dUy
V_T.#"C4=z
赵元任曾对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也得在现代过人的日子,我们不能一辈子穿了人种学博物馆的衣服,预备你们来参观。” n@)Kf
A)&
zMf.
,33[/j
华罗庚到清华大学的第二年就升任助教,初中学历当助教,破了清华先例,但却是教授会一致通过的。再一年半升讲师,然后当了两年研究员。1936年,他二十六岁,就到英国留学了。就读最著名的剑桥大学。但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Visitor(访问者)。因为做访问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直到后来,他拥有的唯一的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N%k6*FBp~
.W#-Cl&n8
<B?@,S>
任鸿隽曾对新入学的学生说:“我记得民国十四年‘五卅事件’闹得最盛的时候,某大学的墙壁上,贴满了‘打倒英国’和‘直捣英伦’等等标语。我不晓得我们笼统才不满十万吨的海军,有什么方法能够打到伦敦去。我们记得民国十七年五三的事件,我们学生界的标语,是要‘枪毙田中’。果然田中可以由我们枪毙,又何至于有‘济南事件’。最近九一八事变之后,我们学生界的主张,有组织‘东亚大同盟’、‘联合东亚弱小民族’等等。我不晓得东亚弱小民族在哪里,怎么能组织起来为抵抗强日。” -<[MM2Y
j<-#a^jb
mu[:b
1942年10月6日,弘一法师完全断食,只饮开水,仍勉强给人写字。10日下午,他勉强起来,写“悲欣交集”四字,交给侍疾僧妙莲。13日下午7时3刻,法师西逝。此前他早已写好致夏丐尊的遗书:丐尊居士文席:朽人已于月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达不宣。音启。遗书的月日,都空着,他示寂后,由侍疾僧补填。 msyC."j0jU
+y$%S4>0tp
;p!|E3o.
西南联大开学,殷海光选了郑昕的“哲学概论”,这位教授在德国留过学,对康德哲学有很深的造诣。郑昕发现殷海光也来听他的课,就对他说,“你不用上我的课,下去自己看书就好了。”于是,殷海光就不再来上课了,他在下面看书自学,期末还得了这门课的最高分数。他选金岳霖的逻辑课,金教授对他说,“我的课你不必上了,王宪钧刚刚从奥国回来,他讲的一定比我好,你去听他的吧!” 0'IV"eH2
SCCBTpmf2B
a9ko3L
1949年1月,傅作义召集北平的学者名流开会。徐悲鸿说:“北平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文化古城,这里有许多宏伟的古代建筑......希望傅作义将军顾全大局,服从民意,使北平免于炮火摧毁。”康有为先生年逾花甲的女儿康同璧慷慨陈辞:“北平有人类最珍贵的文物古迹,这是无价之宝,绝不能毁于兵燹。” ")t
^!x(v
NYoh6AR
Cz%tk}2
1969年,殷海光去世。在他辞世之前二十六天完成的《海光文选•自叙》一文中,他说:“……我近年更痛切地感到任何好的有关人的学说和制度,包括自由民主在内,如果没有道德理想作原动力,如果不受伦理规范的制约,都会被利用的,都是非常危险的,都可以变成它的反面。民主可以变成极权,自由可以成为暴乱。自古以来,柏拉图等大思想家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 I0
78[3b
&?R2zfcM
kf8-#Q/B
雷震在狱中可以看报,但是报纸被切割得厉害,很多地方都成为天窗。雷抗议,监狱负责人说:“有问题的新闻你没权利看。”雷震说:“就算你们说得对,可是你们一切割,背面那一块没问题的也给切掉了,那一块我有权利看啊!”监狱方面没办法,就改用墨来涂,不再切割了。但这种做法只是掩耳盗铃,重要的新闻,还是可以“补”上。雷震举例说:“李宗仁回国的新闻给切割了,可是过几天看到白崇禧责备李的新闻,就可以推断出那天被切割的新闻是什么了。”
\~]HfDu
Z-fQ{&a{
*oC],4y~D
陈寅恪在赠蒋秉南序中说自己,“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xV_,R'l
jo8hVWJ7V*
<,r|*pkhp~
殷海光口述遗嘱,在遗憾对不起太太和孩子两事后说,“在我的思想快要成熟时,我怕没法写下来,对苦难的中国人民有所贡献。对青年一辈,可能没法有一个最后的交待,《思想与方法》、《中国文化的展望》只是一个开始,何况我又一直在改变和修正我自己的思想。我若死在台湾,希望在东部立个大石碑,刻着自由思想者殷海光之墓,身体化灰,撒在太平洋里,墓碑要面对太平洋。” %MQU&H9[
&o$z[b
7S_rN!E1i*
赵树理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他举例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sO,%Ok1
GESEj%R/b
F~`Yh6v
解放后,运动群众不断。葛剑雄曾记谭其骧晚年,为又一次运动的结束写了一份小结,葛见谭写得奇快,不像学术文章那样要拖上好多天,不禁感到惊奇。谭长叹一声:“咳,解放以来这样的东西不知写过多少,无非是骂自己吧!” p5C:MA~*
R aVOZ=^-
hmRnr=2N
文革初期,孙治方坐牢之前,曾与顾准一起住牛棚,一起劳改。顾准对孙治方说:“反正我是受了之么多罪,再也不要连累你了。我的手上没有血。” =ZE]jmD4P
OD*\<Sc
csceu+IA
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 ;#F/2UgHB
KxZO.>,
`K ,{Y_
有人说,冯友兰的哲学著作一直含有“应帝王”的成分,随时代政治风气变化而相应改变。但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卷里,一切功利的浮影消融殆尽。经历了多年的反复与自我批判,作者晚年的心境平和中正,他说自感自己接近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状态,他也相信中国哲学必将走过四边形期的混乱状态而大放光彩,走到“仇必和而解”的全新天地中。 L9| 55z
Ho}"8YEXNV
J4yL"iMt
1986年,晚年的王瑶如此认识鲁迅:“鲁迅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Ry@QJn I<
UE-<
kK27hfsw
柏杨青年壮年多有不幸,他在晚年回忆时说,“我并不认为我是天下最受苦的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比我更受苦,这是民族的灾难,时代的灾难,而不是某一个人的灾难。回顾风沙滚滚的来时路,能够度过这些灾难,我比更多的中国人要幸运得多,这使我充满感恩之情。” h%9>js^~
p(jY2&g
/k$h2,O"*
钟开莱对沈从文说:“数学研究到达一定境界,就像文学创作中写抒情诗。”沈从文因此写道:“表达一抽象美丽印象,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似乎又不如音乐。” M.|cl#
hV(>}hb
|Va*=@&6J
成舍我说,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用行动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自由这两个字;你要享有自由,你就得与那些不让你不自由的力量周旋到底。 U7)#9qS4
I~'%
$2p=vi3
张申府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也是第一位把罗素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他晚年对舒衡哲说:“我希望可以,非常希望,我们必须坦诚地谈,因为对我来说,讲真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曾对友人说,“我吃亏在没有写出一本大书来。” 3@qy}Nm
S'Hb5C2u
Gb=pQ( n4
陈岱孙在北大为他举行的九十五岁寿辰上说:“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学校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