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多家银行“卖贷款”应对信贷规模控制压力

作者:13579 2009-11-02 13:58 阅读:1492
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部工作的李元(化名),最近操起了“卖贷款”(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当。 三季度以来,在信贷规模控制的压力下,一些银行每到月末、季末就为贷款规模超限犯愁,“卖贷款”开始风生水起。 “现在信贷员基本上歇了,不过同业部格外忙。”李元表示,尤其是在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上报非现场检查资料的前一段时间,不少银行通过转让将部分信贷资产调到表外。通过转让,数十亿元的信贷资产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隐匿”起来。 上月底,李元所在团队就成功将一笔5亿多元的贷款“卖”给了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此项贷款是提供给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用作地产项目开发的,期限三年,半年后到期,有抵押物和担保,贷款的违约风险小。而且,该企业开发的房屋售价已突破每平方米1万元,房屋销售状况良好。“如果不是信贷规模卡得紧,我们才不会将这么优质的资产拱手让出呢。”李元颇有“含泪大甩卖”之感。 既然是救急式转让,价格自然定得相对宽松。转让行一般是以九折甚至更低价位“卖”给中小银行,受让行安享“无”风险收益。 其实,现在多数银行开展的信贷资产转让是情非所愿。由于上半年一味“跑马圈地”,扩张市场规模,部分银行的监管指标频频亮起红灯。而现在监管机构眼中更是不揉沙子,一旦资本充足率、单一大客户贷款比例、存贷比等指标突破限制,银行在业务创新或者市场准入等方面将受到严格限制。   李元所在银行由于资本约束即将“触线”,已成为监管机构重点“提示”对象。压缩风险资产规模、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为他们最紧要的任务。将贷款转移给同业恰恰是一种双赢方式。上半年,信贷集中投向了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地区性金融机构分羹甚少,所以现在小银行、城商行和财务公司的资金面较为宽松。再加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多为规模大、风险小、定价高的优质资产,因而多被小银行等机构当成“香饽饽”瓜分。   除了借助于同业,银行让贷款“消失”还有一个老办法———将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近期,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信贷资产理财产品来调节贷款规模。据普益财富统计,9月人民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8月增加60%以上,10月延续了这一趋势。在9月发行的335款人民币信贷资产理财产品中,193款投资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   李元说,将贷款转让给信托公司设计成理财产品,一方面空出了贷款额度,使得银行可以获取更高溢价的增量贷款;另一方面将利息收入转变成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美化了财务报表,可谓“一箭双雕”。   但“卖贷款”、发行信贷资产理财产品这些贷款“隐身术”有诸多隐忧。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上报监管信息前夕,银行进行巧妙的信贷资产转让组合,完全可以“移花接木”,轻易修改指标,这使得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管数据事实上处于失真状态。如果银行选择回购方式签订短期转让协议,在上报监管信息之后的极短时间内,商业银行再买回转让的贷款,相关的经营状况又会还原,这更将对信贷资产转让形成“异化”。因此,今后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监管、资金运用效率等问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最新评论

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认证码:
验证问题: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
限 5000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