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话费下降了,消费者却没有感到使用的感觉更痛快?为什么运营商迟迟不能触碰价格的底线,即使降价也要半遮半盖?也许,网间结算,这个不为普通消费者注意的字眼正是症结所在。
移动通信业务的高资费、单向收费的呼声此起彼伏、资费标准的地域差异性、遮遮掩掩的优惠套餐……手机使用者花钱花得雾里看花。为什么话费下降了,消费者却没有感到使用的感觉更痛快?为什么运营商迟迟不能触碰价格的底线,即使降价也要半遮半盖?也许,网间结算,这个不为普通消费者注意的字眼正是症结所在。
上周,中国联通公开表示不对等的网间结算方式使其不堪重负,被迫叫停个别业务。而自2003年开始,各家运营商和有关部门对于变革网间结算模式几经周旋,却依然悬而未决。有关专家表示网间结算模式在近期得到实质变革的可能微乎其微,直言其“牵一发而动全身”。
怪象一
联通降价比移动狠
在目前运营商普遍下调实际资费的态势下,一些原移动客户纷纷更换成了中国联通旗下的产品。 “我是上个月刚换的联通up新势力,这个产品绝对是针对移动的动感地带推出的!”苏同学这样推测说,“原来没调价的时候up新势力就比较值,短信不分网内网外,打电话也便宜。上个礼拜动感地带也取消了网络限制,可是在话费上还是比不上联通的优惠程度。”而记者在比较了中国移动和联通的优惠干线、畅听业务之后也发现,联通的优惠力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大于移动。为什么每天净赚一亿,净利润十倍于联通的中国移动,在资费优惠上显得这么“不情愿”?
解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目前不论是在客户资源还是盈利能力上都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移动通信老大的地位,在资费问题上没有施以重拳,反而可以看做是在一定程度上给联通一个以价格来争取客户的机会。
就目前形势来看,对网间结算抱怨最大的正是以联通为代表的不占据主导强势地位的运营商。然而,对于网间结算的重新调整究竟能给联通带来多大好处呢?一些专家认为,很有可能是联通虽收之桑榆,却也失之东隅。“如果,网间结算改变的仅仅是移动运营商和固话运营之间的结算方式,那么联通在其重要的移动业务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打击。”
观点:
《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项立刚认为,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放松了移动通信业务的资费监管,信息产业部2005年9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联合国家发改委向六大运营商承诺,今后主管部门只对部分通话费实行资费上限管理,其余由各运营商自行制定。因此,无论是拼成本、拼规模、拼客户,与移动相比联通的降价空间已经很小,而在此时就网间结算进行变革,很有可能使联通不堪重负。到时,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名义上的“双寡头”形势也将不复存在,更加不利于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良性发展。
怪象二
外地卡“偷偷”入京
海南移动发行的动感地带40元可以发送1300条短信,比近日北京移动动感地带新调整的20元300条短信的标准依然实惠不少。小张就盼着他海南的同学赶快返京,到时候,他就可以做一个“无牵无挂”的短信狂人了。重庆联通发行的“商旅卡”平均一分钟通话仅需0.25元,而且没有漫游费。从事教育咨询工作的李先生对其“一见钟情”,不住赞叹:“这才是真正的低资费!原来我一个月话费加漫游2000块钱能拿下来就不错了!这回是省钱省到家了!”
解读:
为什么外地移动通信资费的优惠幅度如此之大?北京的各类优惠套餐与之相比只有汗颜的份儿?
业内人士表示,外地移动通信市场远没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熟。因此,各地运营商便纷纷使出优惠重拳,培育移动通信市场,而这样的优惠往往是“赔本赚吆喝”。同时在网间结算模式统一的情况下,一些移动通信不发达的地域,其从手机使用者的话费中赚得的利润较少,更使运营商感到捉襟见肘。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市场成熟的大城市的移动运营商需要支援其他地域,为总公司上缴更多利润。直接后果就是,大城市的实际资费反而高于一些中小城市;大城市的手机使用者要替中小城市的支出埋单。但即使发达地区的手机使用者消费水平较高,对于话费的承受能力较大,谁也不会心甘情愿为不是自己消费开销付账。追求低资费是消费者的自然追求,这就造成了外地手机卡在北京公开流通。说起来,进京的便宜外地卡其实是北京人自己买的单,部分“觉悟”的北京人于是开始选择外地卡。
观点: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移动运营商为外地运营商无力负担的成本作贡献,外地手机卡成了北京手机使用者追求低资费的普遍选择……如此的循环,必然不利于移动通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