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8) }$s#H{T!
第二天一早,陆文博满怀期望走进教室。”教室不大,前面有一张给老师用的桌子,其他桌椅板凳摆成“U”字形,环绕整个房间,有大约20个人坐在里面。他礼貌地用微笑回应了同学投来的好奇目光,找个后面的位置坐下了。屋子里大多数是白人女孩,除了陆文博之外,还有两个白人男孩。他是唯一的亚洲人,也是唯一的“老外”。 RrRrB"!8nR
'{p/F
$
老师走了进来。他身材不高,十分瘦削,留着山羊胡,头发和女人一样长,扎成马尾辫放在脑后,穿着休闲衬衫和牛仔裤,一副眼镜是他身上唯一让他显得有点学者气质的配件。 j1%o+#df
d76k1-m\o
“我叫马克·莫塔尼,是刚刚从哥伦比亚转过来的教授。我从事心理咨询和其他社会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第一句话就把学生镇住了。“我刚刚到密尔沃基来,有很多要适应的,希望你们可以帮助我了解这里。”开场白简短有力而有效。接下来他让学生按照顺序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每个学生都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工作。陆文博虽有备而来,但还是有点紧张。 l9"0Wu@_x
3~}G~ t
“我叫陆文博,是从中国来的。在大学的时候,我参加了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服务工作,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状况有很多了解。我希望通过在这里的学习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人,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的双手。” >
$DMVtE0
w d2GKq!
“非常欢迎你到我的班上来。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们多多了解中国。”莫塔尼教授老师热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友好。随后,他口若悬河地开始了第一讲。“社会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学科,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例如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婚姻家庭等问题。” 3r!6Z5P7{'
E1usxF)
他一下子坐到桌子上,有节奏地摇晃着他的腿,继续着演讲。 :jB~rhZ~
Ikql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群体、组织机构打交道。社会工作的核心是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这其中包括帮助穷人和受不公正待遇的人;帮助酗酒和吸毒者,保护妇女儿童,改善少数民族受压迫、受歧视的状况……” P?VGY
B*p`e1
过去的一个星期,陆文博一直在阅读有关参考书,多少对社会工作有所了解,可是今天这些知识到了老师嘴里,突然变得晦涩难懂起来。他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语速,脑子也有点转不过来。一堂课下来,大概也就明白了一半左右,满脑子问号。 \:9dt8(-U
0m7ANqE[Z
莫塔尼教授似乎看到了他的迷惑,走上前来。“你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发问清楚,不要害怕,我和其他同学都会帮你的。如果你不问,把事情做错了,或者让别人以为你都明白了,你就是最大的傻瓜。”老师一针见血,十分直接坦率,典型的美国人做事的方式。 9{@[l!]W
m.e+S,i
陆文博心里明白,五成没听懂,问几个问题只是杯水车薪,恐怕还要自己补课,遭遇“语言关”,英语专业高材生也要格外用心。“谢谢教授。谢谢。我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会找您把所有的问题搞清楚的。” ]l7) F-v
kg?[
下课后,他和负责机房的老师见了面,明确了工作时间和任务。为了赚到助教金,陆文博每周要花上20个小时管理学校机房,虽然不轻松,可是毕竟能够帮助他支付学费并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他没理由抱怨了。 R7}=k)U?d@
e3,TY.,Ay
第一天算是应付过去了。发愁的事情又来了,陆文博所选的三门课中,“文化差异”居然被安排在校外的一个小学里,离住处校园很远,交通不便,新来乍到的陆文博对学校的方位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知道怎么去。他求助于导师吉姆,吉姆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直接找“文化差异”的主讲教授何塞·托里斯,搭老师的车去上课。他有点顾虑。毕竟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师代表权威,学生始终要对老师毕恭毕敬,老师和学生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为老师做事是理所应当的,而搭老师的车无异于让老师为他服务,陆文博觉得说不过去。 -U~]Bugvh
A!\ouKyayS
“这样能行吗?他是教授啊!” Ppi/`X
1Y4=D
“何塞是个非常好的人,你只要把你的困难和他直接说,他会替你想办法的。”吉姆让陆文博放心。 qPGpN0M`
P&"8R
陆文博半信半疑来找何塞。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他敲了敲门。 hJ$o+sl
!|;^
“请进!”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招呼他进来。 M3ihtY
'g.9
goQ
陆文博推门进去。桌前坐着一个有拉美血统的中年男子。 YyEW}2
8+K=3=05#U
“托里斯教授,我叫陆文博,是你班上的学生。我刚到密尔沃基,对上课的地方不熟悉,所以不知道我能不能……能不能……”他觉得有点不好开口,支支吾吾的。 v7&oHOk!
["Mq
“你是不是需要搭个车?没问题。明天晚上5∶30你到办公室来找我。我带你一起去。”何塞非常爽快。 B,@geJ
Dn~r~aR$g
“太好了,那就谢谢你了。” G66sPw
"S)2<tV
陆文博目前接触过的老师个个都非常的简单直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耍权威,平起平坐。他体会到了一种友好尊重的氛围,原来对遭受种族歧视的担心也一扫而空。 <qjNX-|
@q:v?AO
何塞是波多黎各人,“文化差异”的第一堂课上,他讲述了自己为何来这教书的一段曲折的经历。当初学院招聘副教授,十多个人应聘,何塞一路过关,直至面试职位。到最后一轮,只剩下何塞和另外一个白人。与那人相比,何塞在学历、资历、经验各方面都要更胜一筹,结果却意外落选。何塞向评选委员会提出申诉,认为有种族歧视的嫌疑,经过一番斗争,他堂堂正正地为自己争到了这个职位。 %Z9&z mO
.'N:]G@!
陆文博也庆幸自己刚到密尔沃基就碰上这样一位好老师。何塞有着极大的个人魅力,他的课非常精彩,他对于种族、文化、热点事件总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个人挖掘内心深处的意识,看法,价值观,甚至是偏见。课堂上始终充满着种族大团结与热情的活力和气氛。 ([SrIG> X
\^a(B{
分小组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都对陆文博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地问他各种问题。 t&}Z~Zp
gsFyZ
“你从中国的哪里来的啊?” Tlc3l}B*Z
BK`NPC$a
“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v{lH&K:;
TP7'tb
“你为什么要到密尔沃基来?” q-kMqnQ
^Z1t'-xZ
陆文博一时成了关注焦点。 j06?Mm_c2
e59P6/z
“你住在哪里呀?上课怎么来的?”同组一个从芝加哥来的女孩卡蒂很好奇地问他。 7R9.g6j
qNb|6/DG
“我住在学校附近的马里兰大街上。今天是搭托里斯教授的车来的。” fd~a\5%e
+@*}_%^l"
“我也住在那儿附近。如果愿意,以后可以搭我的车。”卡蒂非常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1pI#H"f9
/Iht,@%E
陆文博因为不好意思总搭老师的车,正在发愁,听她这么一说,欣然应允。卡蒂和他约定每周上课之前来接他。 \1|]?ZQ\ K
aK>5r^7S
学期就这样开始了,一周的课下来,更多的困难摆在了面前。英语他明白得稍微多了一点,可还是障碍重重。最让他震惊的是阅读量的巨大让他震惊。上大学的时候,他也要阅读英文原著,可是一个学期最多读两本,几百页顶天了。而现在三门课下来,一周的阅读量就要接近上千页,每次读书之余还要写读书笔记,算成绩。陆文博叫苦不迭:“这怎么可能读得完?”计划中两年的学业百分之一还没有到,陆文博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I3sH8/*
gwVfiXR4
“拼吧!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那么多中国人来留学,没有听说念不下去的。自己绝对不能做第一个!”陆文博开始挖空心思想对策。他买了一个袖珍的笔记本,走到哪里都带着,碰到新的词汇和用法绝不放过,立刻记录下来平常没事就拿出来看。他还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了个名字“American Slang in Use”,视为攻克英语的《圣经》。 wMFo8;L
-7jP'l=h
超市也成为学习英语的课堂。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陆文博经常带着小本子,把所有商品标签上的词语写下来,看着实物学英语,获益匪浅。一次,他回来得很晚,刚刚打开电视,看到加利福尼亚的橙子只有10美分一个,想大买特买一顿。结果货架上空空如也,原来不只是中国人想省钱。 4Ufx,]
?4>uGaU\
服务员正在旁边摆放苹果,他便走过去问:“Do you have more oranges? There is none left on the shelves.”(你们还有 橙子吗?架子上没有了。) ]gHxvT\E
s+#|j;V<
工作人员非常抱歉:“I am sorry we don't have any left, but if you really want these, you can ask for a rain check.”(抱歉。我们没有了。不过如果你非常想要,你可以申请一张rain check。) X 'D ~#r
"9F]Wv/
“What's a rain check?”(什么叫rain check?)陆文博的脑细胞高度活跃起来。听到一个新的词组,立刻来了精神。 &q~**^;'
}#0MJ6L
“A rain check is a note. Next time you are here? you can still get the oranges for 10 cents each with the note even if the price goes back up to the original.”(就是一张纸条。下次你来的时候,不管价钱是否恢复原价,你还能10美分买一个。)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 8/q6vk><
YdsY2
“Really? Thanks.”(是吗?谢谢。)陆文博到服务台领取rain check。当然,意义不止于此。他兴奋地掏出小本子,写下了rain check,旁边还画了个橙子作为提示。 LF o{,%B
'lmZ{a6
小本子上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学的能力越来越强,他终于豁然开朗,他也慢慢地适应了真正的美国英语,找到了美语思维的门道,他觉得几个星期学到的比国内几年都要丰富而正宗。他并不聪明,但用心尽心是他超越别人的秘诀。 { a2Y7\C/
4cZig\mE;
每天早上,只要有时间,他就到教学楼前的湖边大声朗读英语,拼命练习美音。当时在北外念书的时候,每天早操过后,他一般都会到英语系旁边的小花园大声朗读课文。方式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背景不一样了。 w1Ar[
P
},1**_#<Br
按照老师教授的办法,他的脸皮也“厚”起来了。只要是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都一问到底。人急了什么都能豁出去,中国人最在乎的面子早已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上课时陆文博甚至比美国学生还活跃,对的错的一起上,刚听到的词组就敢用,甚至达到了一种“enjoy losing face”(享受丢脸)的高度。 vn
oI.;H,
dLA'cQId
阅读量大,陆文博就抓紧每一分钟,吃饭的时候看,管理机房的空闲看,课间休息看,甚至走路的时候也看。他觉得自己大学四年从来没有这么刻苦过,学习强度甚至超过了备战高考。 Qa*?iD
_D{zB1d\0
书可以狂看,读书笔记可不是想写就写得出来的。往往在疯狂阅读几本书以后,一坐到计算机前他就没了词。有时一页纸可以让他憋几个小时都想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毕竟对这个领域不熟悉,而且在大学里写作基本训练远远不够。大学里小儿科似的写作训练对于这个深奥的科目全无帮助。 r=57,P(:Ca
K&1o!<|
白天看管机房,上课,晚上要阅读,写作,这样的循环让陆文博身心疲惫。很多时候,他不得不经常学习战斗到凌晨两三点钟,为了第二天及时交上布置的作业。陆文博很少喝咖啡,可是现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只能靠它支撑。他从超市里买了速溶咖啡,每次要熬夜的时候就连喝几杯,几乎上了瘾。如果早上8点钟要去看机房,他就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有几次,他都险些在课堂上睡着。这可不像在国内的大班上课,有几百个人在一起听课,躲在后面趴着睡觉也不会有大碍。美国多是小班,可是他上的几门课,每个班只有二十几个,打起瞌睡太明显。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他就用双手撑住额头,故作思考状地给自己争取几分钟的瞌睡时间。 ?}f+PP,
F.;G6
陆文博的生活简直就像是在悬崖边上,稍微懈怠一点,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有时他想放弃,卷铺盖卷回家,可每次他又说服自己多坚持一天,周而复始,几个星期转眼过去了。他开始体会到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他要倾力付出。他给自己开辟了第二课堂,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