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 1347阅读
  • 0回复

学了30年英语竟不如12岁的女儿

级别: 经院硕士
发帖
2826
铜板
7234
人品值
3286
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26
信誉值
0
金币
0
所在楼道
  回国前,我们全家到美国阿拉斯加自助旅游。那天,我们乘坐游轮出海看冰川,因风力太大,船颠簸得厉害,包括我太太和女儿在内的许多游客都晕船呕吐,船长决定提前返航。上岸后,还没完全缓过神来的女儿提醒我,刚才船上广播说,游客可以退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来到售票处,果然看到好多游客在排队退款。因此我家拿回了100美元。

  这是女儿英语比老爸强的一个实证。其实,在此之前她的英语表达能力已经明显比家长强了。我看她在家里给同学打电话,英语脱口而出,连口音都和当地的孩子没啥两样。哪像我这个学了将近30年英语的人,和老美交流起来还得“边想边说”,“指手画脚”,不太自如。

  如果有人说我英语很差,我是不服气的。1983年高考,我的英语得了92分(满分是100),是我所在那所县城中学单科考分最高的。可我到了上海读大学,见了老外连招呼都不敢打。1998年,副高的职称英语咱也考了90来分。可在采访中我还是尽量避开老外,免得打完招呼就没话可说了。2002年,我首次随团出访美国,行前通过了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但到了美国,连电视都看不太明白,和对方交流时更是表达不到位。

  像这种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我想绝不是我个人独有,可能是中国人学英语的通病。我记得,有一回我们在教会组织的免费英语口语班,美国志愿者让大家做一个“游戏”——画出你人生的成就图,坐标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成就感。在场的一位中国女博士画的图出人意料,因为她把目前在美国的点画得最低,也就是人生的最低谷。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到了这里“人家说什么我听不懂,我说的英语对方也不太明白,这对我的自信心打击太大了”。这位女博士通过了托福、GRE考试,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不少,看书没有问题,但她说英语结结巴巴的,又带有浓重的东北口音,加剧了她的自卑。

  我女儿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可我带老外到家里来玩,人家和她“Hello”,她却躲到我背后,问她“what""syourname?”她也不回答。直到5年级上学期结束,她在国内学校总共学了两年半的英语,尽管每次考试都拿高分,但我没见她在生活中用过一句。

  11岁那年,女儿随我们到美国,插班到当地小学的5年级和美国孩子一起上课。每周5天,每天7个小时,在学校这么一个纯英语的环境里,她不得不去听,不得不去说,不得不去看,不得不去用英语做作业。有一次,我到学校接她,看到她和同学们边跳绳边唱着儿歌,特别好听。我想,在玩中说,在玩中唱,恐怕是学英语的最好方式了。大约3个月后,我发现她在和美国人交往时已经能说一些英语了,尽管带有老家的口音,但表达起来比我自然。

  半年后,女儿迷上了英文小说,她自己有公共图书馆的借书卡,就自己上网去查找、预约,把某作家写的小学生的故事,能借到的都借回来,总共看了不下50本。大量的阅读,对她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一年后,我发现她似乎更喜欢用英语来思维,包括写日记也改用英文了。回国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上,我私下问老师,女儿英语综合水平和美国同龄孩子比,怎么样?老师告诉我,大概低一个年级。

  在美国一年半时间,女儿的英语接近当地孩子的母语水平,更是大大超过了我。我想,这不仅与她年纪小容易学语言有关,更重要是我们两代人学外语的方法迥然不同。

  我小时候学英语是把它当做一门学问来学的——记单词、背语法规则,考试时又把它当做数学一样来“推理”——什么填空题、改错题、判断题,把语法的规律掌握后,运用数学的逻辑推理就能搞掂。即便是听力,只要掌握了题型,靠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考过旧托福的人都知道,“Pizza总是难吃,Pie总是好吃”,“男生爱吹牛,爱Showoff,爱喝酒,爱Party,不爱上课,爱找女生借笔记,反正就是不干好事;而女同学则个个都是完美主义者的化身。”熟稔“考经”的人往往能考出高分,但到了美国难免会碰到像上述女博士那样的烦恼。

  再来看看我女儿在美国学习英语的过程:先是大量地听,然后慢慢开口学着说,接着是自己找书看,并学着写日记。这种学习外语的方式和咱们学母语的过程完全一样,它是符合语言规律的,所以才行之有效。

  女儿回国后,校长特准她可以在英语课上看课外书。她就利用英语课的时间,把原先在美国用中文写的30多篇文章,逐一翻译成英文。每个周末,我带她到这里的一个美国朋友家,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并请美国朋友帮她修改作文。现在女儿已经在《双语周刊》、《英语沙龙》等报刊开设了个人专栏,她渴望不久能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中英文双语书。

  我女儿有幸走出了学英语的误区。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把英语当学问来研究的习惯依旧未改。这不仅贻害了我们“60后”,而且还在继续危害下去。我看到,“90后”的中国孩子学的还是“哑巴英语”,还在重蹈覆辙。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学生首先定位为“英语学习者”,而不是“英语使用者”。这种本末倒置,必然导致英语教育的失败,只能培养出一批像我这样“高分低能”的标本。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
验证问题:
3+5=?,请输入中文答案:八 正确答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