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面试去了,冬天女生的职业便装穿什么好?”“求助大侠,男生去面试又不想显得太过正式,该怎么办?”……在各高校的BBS上,“关于求职时的包装”已经成为眼下学生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各类求职应聘培训班也在高校打出了火热的广告:“6000元,打造500强青睐的职业形象”,获得不少毕业生的青睐,却也引出一片争议:大学生非得到了求职阶段才肯学习沟通礼仪?
正方———发掘优点弥补缺陷
复旦大学某专业的学生小叶刚刚结束在某培训公司的培训,虽然花费4000多元只上了6次课,小叶还是觉得物有所值:“主要是上课时,培训师通过提问来让我们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本来在学校的一些经历,我们都觉得习以为常,可是培训师通过不断提问,让我们从许多细节上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自信心也增强不少。”
记者发现,仅仅是在延安路上的一家形象设计公司,10月以后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求职咨询,据形象设计师俞女士介绍,不少前来咨询形象设计的大学生,往往缺少最基本的服饰和礼仪知识,有些学生来寻求设计时,甚至提出裙子不能超过一定的长度,因为“自己不适应”,连在合适的场合穿着合适的服装这类基本的职场规则都不知道,“这应该是大学生的必备知识啊!”
反方———过度包装弄巧成拙
“过度重视包装和技巧,有可能反而掩饰了自己真正的优点。”东华大学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宋丽贞老师认为,大学生求职是为了使自己与企业实现最大程度的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而过度重视求职技巧反而很有可能掩饰自己的真正的优点。
宋丽贞称,过于重视包装和面试技巧会使企业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也许会使企业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优点,而如果这个优点正是企业所重视的,那反而会适得其反。实际上即使技巧再高超,不少有经验的HR还是会从蛛丝马迹中看出学生所表露的形象与真实的自己并不相符,反而弄巧成拙。
另一所名牌高校就业中心的负责人则称,常常遇到企业里负责招聘的人事经理开玩笑:怎么来应聘的学生完全不像你们学校的学生,在面试时对答如流,完全是一个成熟社会人的形象,但是在工作以后则又回归学生的本来面貌。
资方———提升能力学会沟通
面试时职业装、成熟的对答,录用后,则换了个样,着装时对公司规定考虑不充分,和同事相处时情绪化。一家外资银行的人事总监李先生则坦率地说:我们招聘时常常不敢完全相信学生的表现情况,因为针对外企面试的培训实在太多了。
而另一家外资服务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称,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面试时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在实际相处中表现出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与面试时大相径庭。他认为:“大学生与其在求职前花费不菲去上培训班包装自己,还不如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多学学沟通的技巧。”(姜澎) (来源:文汇报)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