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社区论坛任务 迷你宠物

鼠年预测:中国输入性通胀致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作者:ngkpux 2008-01-11 10:33 阅读:323

    路透北京1月10日电(作者 沈燕)---对追求经济增长"好与快",同时兼顾环保、节能减排,还要保持物价稳定的中国政府而言,2008年确定的目标中最难实现的恐怕是抑制通货膨胀,因为在抑制国内结构型通胀的同时,亦须防范输入型通胀的挤压.

    因为当国际油价达到100美元一桶,当国际市场原材料及粮食等价格一路上扬,当全球都出现流动性过剩,当美国次贷危机未完全过去,当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远超预期时,...诸多外围因素亦难使中国独善其身,相应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在加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控制经济过热相对较容易,只要控制投资和收紧信贷,但要对付通货膨胀难度显然大的多,因为诱发通货膨胀的成因太多,尤其受外部因素影响,调控起来更难."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已加息六次,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央行称加息旨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双防).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创下1996年12月(当时涨幅为7.0%)以来的新高,更是传递着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小觑.

    维持高增长容易,保持低通胀恐难

    无论是官方机构的研究报告,还是民间机构的预测分析,都对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充满信心;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在政府"军令状"式的层层分解及强制管理下也有望完成,唯有成因复杂的通货膨胀,仅靠对内调控政策恐难奏效.

    中国政府2007年初设定的CPI全年增幅目标为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12月中旬曾预计,2007年CPI增幅将达4.7%,并希望2008年将CPI控制在该水平以下,但会高于2007年的预定目标.

    全国人大财经委一位官员称,"经济过热的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却不完全是经济过热引起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尤其当外围因素向内传导时,很容易导致调控走样."

    中国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宏观调控重在"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基调亦由稳中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财政政策则继续维持稳健.

    然从国家发改委去年接二连三发布物价上涨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并三令五申地劝诫及禁止企业涨价,显见政府对物价上涨的不安.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以往都是CPI涨幅较多,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慢,但从目前看这种同步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物价上涨的势头很猛,"已经很难说是单纯的结构性上涨."

    事实上,尽管中国政府明令禁止企业或行业协会组织串谋涨价,由猪肉价格上涨诱发的食品链全面上涨已若隐若显.此外,中国政府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多重因素,也使得中国2008年物价上涨成为必然.

    外围影响难忽视,防范输入通膨未雨绸缪

    尽管中国政府对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已有深刻了解,提出包括增加供给等应对策略,并将防止物价由结构型上涨转向全面上涨作为2008年重要工作之一,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围因素对中国经济影响正越来越大,对输入型通胀亦须有未雨绸缪的考量.

    祁京梅认为,政府劝诫企业不许涨价的商品毕竟有限.尤其是原材料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对国内有传导作用,而这并不是政府下令就能禁止的.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去年岁末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从国际上看,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全球的消费品都在上涨,(物价上涨)有些是挡得住的,但有些是挡不住的."

    而这些挡不住的涨价因素显然意味着中国2008年输入通胀的压力在增大.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亦认为,目前政策的重心都在防范结构性物价上涨上,对输入性通胀的关注不够.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全球都面临的问题,中国有必要对此高度关注.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提醒,由于美元贬值,导致全球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不仅要面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在加大.他建议中国应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来消化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及扩大规模效应,来应对输入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亦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要充分注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之快,目前所有的政策框架和理论基础都会受影响,要深刻认识国情,中国不能寄望于全球经济环境向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方向改变.(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最新评论

我要投稿 我要评论
认证码:
验证问题:10+5=?,请输入中文答案:十五
限 5000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