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了篇文章,觉得很不错,抄在下面。因原文没注明作者,在这也不知道作者是谁了。
whNRUOK: EpGe'S [[D}vL8d 编程概述
"!)8bTW ,|I\{J #C 编程术可以看作实用魔法的一个分支。编程魔法师用时间和精力做祭品,与生活在计算机中的精灵订立契约,以换取驾驭代码的能力。
We#*.nr{3Z ---fmddlmyy
v%3)wD ~E^EF{h
要提高编程水平,唯有多看多写。这篇文章看似经验之谈,实质还是灌水。本次灌水,拟定了以下几个主题:
gx[#@( M;MD-|U § 编程概述
?l,i(I +bm2vIh$ § 软件开发中的方法论
f.jAJ; N> 6o;lTOes § 编程实践
^
+{ ~
^y7 7\ff=L-b § 嵌入式编程的特点
?p5RSt u\qyh9s 编程概述
fJv0 B* %8o(x 0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 “ 什么是编程 ” ,或者 “ 什么是编程的本质问题 ” 。这些讨论并不是要得出什么定义,我们实际上是在表述各种编程思想,以期加深对编程的理解。
{yyg=AMz C>68$wd> 1 编程不是艺术
! #
tRl ECkfFE` 我们的世界是模糊的、连续的、不精确的,但软件是精确、离散的、形式化的,这就注定了软件不能完全描述现实世界。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描述哪些部分,忽略哪些部分,这就是软件的本质问题。
|0f\>X I --- Tom Demarco
jZv8X5i W&06~dI1! 编程不是艺术。编程不追求完美,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_;01/V"q6 Q,\lS 和艺术上的 “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 相反,编程甚至不能忍受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它要求问题被表述成可编译、可运行的代码,文字和图表只是辅助交流的工具。
lRt8{GFy 4)j<(5 每个程序员有两个面具:职业的和专业的。戴上职业面具后,程序员会用能找到的最好用的工具,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在合理的成本内解决问题中必须解决的部分。
]^
O<WD ZuS+p0H" 而戴上专业面具的程序员,会不厌其烦地学习各种编程知识(很多都不是职业需要的),积累经验值,吸收可复用的模式和思想。他们会用大量时间去理解程序的表象和 CPU 的汇编代码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有着探索未知领域和练功升级的强烈欲望。
qC\$>QU} 4d] 他们在不断接近技艺的完美,而这个技艺本身是以不谈完美、但求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而这些努力的驱动力是好奇心和进取心。如同《魔法学徒》中描述的魔法师,一个魔法师所追求的东西只有志趣相投的魔法师才能理解,而不管他们出于哪个阵营。了解事物真相本身带来的满足就可以作为一切努力的回报,
6%S>~L66 ^ioTd 2 控制复杂性
A#1y>k iI&SI#;
_ 任何一个正在构建大型系统的人,天天面对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剔除不必要的、人为的、自找的复杂部分,并控制好剩下的,无可逃避的复杂性。
=r0!-[XCa --- Betrand Meyer
5!nZvv @oRYQ|.R 编程可以被看成一种管理工作,管理的对象是代码,控制的对象是代码的复杂性。
ObM5v rEk| }Pb!u9_ 中国的传统思维比较喜欢谈本质,追求一种称作 “ 道 ” 的东西。而在编程上,表象和本质同样重要。所有程序说到底不过是一些汇编语句的组合,但了解这个本质在大多数场合都不能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UjKHGsDi4 D'nV
&m 写代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当代码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对代码自身的控制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数量改变了本质。
5 (H; x74 0[3b, 管理的要诀是削弱、孤立被管理的对象, “ 使民无知 ” , “ 使民 ”“ 鸡犬之声相闻 ” 却 “ 至老死 ” 而 “ 不相往来 ” 。每个被管理的对象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对其它对象的了解应当尽可能少。通过尽量降低对象间的耦合程度来控制复杂性。
1}jE?{V* XVv7W5/q] 只有有效地控制复杂性,我们才能使用越来越大的信息块,驾驭越来越多的代码,用这些 0 和 1 的操作去实现前人没有,甚至无法完成的工作。
/@#)j(
eY/ ]}v`#-Px( 3 复用
6AQ;P #-lk=> 编程技艺的核心是代码的复用。复用已有的知识是积累、提高的前提,否则就会像谁谁谁那样每天推石头上山,而不能累进。在上帝看来,重复是一种惩罚的手段。
r LfS9H }Xc|Z.6 编程这个职业知识更新比较快,可以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有些人觉得累,但有些人却觉得其乐无穷,觉得从事这个职业是很幸运的事情。
CKBi-q FH M.OWw#?p:_ 编程的实质是建筑,根据应用的需求,不断建筑更大的信息块。我们所写的所有程序,都可以被看作对语言的扩充。事实上,我们在不停地开发新的语言,我们所写的每个函数、每个类都是在为现有语言增加新的功能。我们按照适合特定应用的模式,组合各种信息块,完成实际的应用。这些信息块有的是我们自己做的,有的是拿来的。
5h{Hf]A LnJ7i"Q 信息块可以被组合的关键就是简单、明确的接口。所以,我们应当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应用编程。应用意味着变化和不可复用。将应用合理分解为模块,定义好模块间的接口,然后按照接口构建模块。模块分解的原则是:
It_yh
#s t*}<v@, § 模块的耦合程度尽可能得低(有人称此为最少知识原则);
8=nm`7(] +^69>L2V § 接口尽可能简单(有人称此为接口隔离原则);
JAiV7v4&R :m$%D]WY § 如果将变化的因素封装到模块中,每个模块应该只封装一个因素(有人称此为单一责任原则);
4|+
|L_ qw, >~ § 使特定于应用的代码尽可能得少 。
)d.7xY7! -x_iqrB 针对接口编程的好处有两个方面:
+$
-#V O3BU.X1'% § 信息块可以被复用;
hXrvb[6 U_8I$v-~ § 复杂性可以被更好地控制。
}bnkTC '\_)\`a| 人们用各种方式复用知识,其实 C 语言本身又何尝不是知识的复用呢?其它复用方式包括:库函数、新的语言和编译器、新的脚本、类库、程序框架、设计模式、面向对象、面向组件、面向服务、面向方面、面向领域、各种开源代码、开发环境提供的各种 Wizard 和糖衣、各种代码生成工具等等。充分了解编程环境,善于复用各种资源,是程序员的基本功。
fglZjT T8m%_U#b 50R+D0^mh W@S9}+wl* 软件开发中的方法论
[&`>&u@MK =:0(&NCRq r2Z`4tN: sNZPv^c 1 项目管理的方法论
h">X!I 1.1 方法论
h=U 4 方法论的英文为 Methodology ,编程的方法论应该是指软件开发的一整套方法、过程、规则、实践、技术。不过我们一般提到的方法论都偏重于项目、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uBMNkN8 cXCczqabv 《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的作者 Alistair Cockburn 提出方法论具有以下要素:角色、个性、技能、团队、技术、活动、过程、产品、里程碑、标准、质量、工具、团队价值,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
v*^2[pf 5g5pzww
,pG63&?j '#Fh
J%x 虽然将这幅图贴在这里,事实上我不了解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确切定义,对于这些不能精确描述的东西,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U92hv~\ #62ww-E~ 其实,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沟通和反馈。只要能够保证良好的沟通和即时的反馈,开发团队即使并没有采用先进的方法论,一样可以成功。从另一个角度说,过程和工件能辅助,但不能保证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和客户的良好交流。
T
a[74;VO @"EX%v. 1.2 重型方法
*oWzH_ 有的方法论规定了大量的中间文档和复杂的过程管理。那些中间文档被称为 artifact ,或工件。需要大量 artifact 和软件开发方法被称作重型( Heavy Weight )方法。
=N0cz% =~S
这些复杂的方法来源于恐惧。
>WEg8'#O nagto^5X 在中大型的项目中,项目经理往往远离代码,他们无法有效的了解目前的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等因素。为了克服未知的恐惧感,项目经理制定了大量的中间管理方法,希望能够控制整个项目,最典型的莫过于要求开发人员频繁地递交各种报告。重型方法中的基本假设是过程(及各种 artifact )比个人可靠。
vVf!XZF #FQVhgc 虽然很多轻型方法都将重型方法作为反面例子,但对于大多数大型项目,重型方法是管理所必需的。
52 A=c1kb Z"^@B2v 1.3 轻型方法
enrmjA&3 为了解决重型方法存在的问题,业界出现了很多轻型( Light Weight )方法论。提出这些方法论的部分作者结成了一个联盟:敏捷软件开发。他们还有一个宣言:
YOoP]0'L 1M{#"t{6 § 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hWu)0t 3gh^a;uC § 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3//v{ce1] N} h%8\ § 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K;ML' t8+93,*B § 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
E,$uNw '] n)H0;25L 在这些宣言后面还有很多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是:尊重个人,强调沟通和反馈,与客户紧密合作,保持设计的简单性等等。敏捷方法在重型方法论和无管理状态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希望用低成本的管理活动带来最大的产出。
)K6{_~Kc\ m{yON&y 2 编程的方法论
syfR5wc 作为程序员,我更感兴趣的是可以指导编程的方法论。
qs b4@jt+ 4%7*tVG 2.1 测试驱动开发
4>HGwk@+8 2.1.1 未谋进,先谋退
H}~^,B2; 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先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什么 “ 止于至善 ” ,在编程工作中可以一脚踢开。我们必须明确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样子就算完成了。
OE"Bb ?!66yn 怎样才算明确呢?最理想的方法是先写一个测试程序,然后再编写代码,让测试通过。测试程序规定了停止的必要条件。
`qgJE_GC O gnpzN 测试程序是针对接口编写的。要写出测试程序,必须先定义好接口,然后针对接口编程。测试程序同时示范了接口的使用。
7L6M#B[)e5 ?n+\T'f! 如果有一个运行很方便的测试程序,我们在维护代码时,就放心得多。可以经常跑一跑,测试一下,以保证测试要求的功能还没有被破坏。相反,如果没有测试程序,我在修改代码的 bug 时,心里就很不踏实,因为我不清楚我的修改是否会引入新的 bug 。
{XC rjO| ~>R)H#mP7 2.1.2 保持可运行,可调试的状态
5`DH\VD.j “ 先写测试程序 ” 适合没有 UI ,功能相对简单的模块。对于功能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测试的方面很多,测试时间很长,在开发前就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试,并且随时使用,有时是不可能的。
lq5E?B BkeP?X 但我们至少应该保证:写任何程序,都要尽量保持在可运行、可调试的状态。即使要为此写一些额外的程序,都是值得的。在不能运行的情况下,编写大量代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F"C Yrt el%Qxak`" 2.1.3 可测试性
sJlKN IC 设计上有一个 “Design For Test” 的说法,即 IC 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如何测试,留好测试的接口。软件开发也是一样的,我们写每段代码,都要考虑一下这段代码是否可以测试,为了保证可测试性,必要的时候可以修改设计。
A%O#S<sa 7EXmmB~>, 2.2 重构
/{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