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 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制图、房地产管理、生态地理及区域(流域)动态监测及规划、城乡建设和基层区域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及管理等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外语能力,加强有关高科技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的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前沿。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资源环境规划有关的农业、林业、水利、矿产、环保等业务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咨询与开发、土地管理、国土资源、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考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3.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
(2)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5)熟悉我国城镇规划、环境管理和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6)具有国土资源调查与制图、开发与整治的能力;
(7)系统地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规划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
(8)掌握运用“3S”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完成各种类型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开发及环境规划等研究与实际工作;
(9)掌握一门外语,能用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10)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措施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取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及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应体现专业特色,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拓宽知识面。在学位课程设置上应精简课程种类,集中力量开设好一批应用面较宽、选课率较高的学位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在确定选修课时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生特点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2种。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学科专业必修课,校公共必修课为政治理论课和基础课共74学分,学科专业必修课59学分,选修课可分学校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两个方向10学分。
专业基础课包括:地质与地貌学、矿物岩石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资源环境科学导论、旅游地理学、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10门课,共35学分。
专业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生态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外语等8门课程,共24学分。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要按照规范、科学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校、院、系、教研室分级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重视解决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统筹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按年级可分为:一年级认识实习、二年级自然地理实习、三年级生产实习和四年级毕业实习,总学分24,占专业课总学分的25.5%。具体安排如下:
一年级:秦皇岛地质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实习,建立对地学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侧重对地质、地貌、自然地理及地形图的认识。
计划时间:实习时间3周,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实习。
实习地点:秦皇岛
学分:3。
二年级:苍岩山综合实习,巩固自然地理与地质地貌理论知识,掌握地质测量方法和数字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
计划时间:实习时间5周,每年7月上旬-8月上旬实习。
实习地点:苍岩山
学分:5。
三年级:生产实习,巩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计划时间:实习时间5周,每年5月上旬实习。
实习地点:石家庄。
学分:5。
四年级:毕业实习,掌握生产、科研过程中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学会科研的研究方法,掌握文献查询、项目设计、科技写作等基本技能。
计划时间:实习时间7周,论文编写5周,每年3月下旬-5月中旬。
实习地点: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
学分:12。
3. 课外教学
第二课堂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不断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为其提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广阔空间,通过10个学分开展政治、经济、艺术、体育、励志、学术、科技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毕业条件
学生修满总学分190,其中,课内学分153,实践学分37,课外学分10分可准予毕业。
四、学制、学历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 学习年限3-6年
学 历: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