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六无是死不留言 4h(Hy&1C
1976年元旦前后总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中央领导对总理病情已是一日一问, );LwWKa
邓颖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可惜总理将去之时正是中央领导核心中鱼龙混杂,忠奸 )9,"~P2[R
共处的混乱之际。好侫之徒江青、王洪文常假惺惺地慰问却又暗藏杀机。这时忠节老臣 Hn.UJ4V
中还没有被打倒的只有叶剑英了。叶帅与总理自黄埔时期起便患难与共,又共同经历过 `Nr7N#g+u
党史上许多是非曲折。眼见总理已是一日三厥,气若游丝,而“四人帮”又趁危乱国, Qgi:q
叶帅心乱如麻,老泪纵横。一日他取来一叠白纸,对病房值班人员说,总理一生顾全大 "+_0idpF
局,严守机密,肚子里装着很多东西,死前肯定有话要说。你们要随时记下。但总理去 tx-bzLo\
世后,值班人员交到叶帅手里的仍然是一叠白纸。 iDN,}:<V
当真是总理肚中无话吗?当然不是,在会场上,在向领袖汇报时,在对“四人帮” Grv|Wuli
斗争时,在与同志谈心时,该说的都说过了,他觉得不该说的,平时不多说一字,现在 m#p^'}]!;
并不因为要撒手而去就可以不负责任,随心所欲。总理的办公室和卧室同处一栋,邓颖 D.f=!rT7E7
超同志是他一生的革命知己,又同是中央高干,但总理工作上的事邓颖超自动回避,总 |-<L :%
理也不与她多讲一字。总理办公室有三把钥匙,他一把,秘书一把,警卫一把,邓颖超 0^^i=iE-u
没有,她要进办公室必须先敲门。周总理把自己一劈两半,一半是公家的人,党的人, YO61 pZY
一半是他自己。他也有家私,也有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两部分泾渭分明,决不 aT[7L9Cw
相混。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可谓至纯至诚,但也不敢因私犯公。他们两人,丈夫的心可 ?a(3~dh|
以全部掏给妻子,但决不能搭上公家的一点东西;反过来妻子对丈夫可以是十二分的关 ay.IKBXc
心,但决不能关心到公事里去。总理与邓大姐这对权高德重的伴侣堪称是正确处理家事 4v$AM8/o
国事的楷模。诗言志,为说心里话而写。总理年轻时还有诗作,现在东瀛岛的诗碑上就 i{0_}"B
刻着他那首著名的《雨中岚山》。皖南事变骤起,他愤怒地以诗惩敌“千古奇冤,江南 #a:C=GV;4
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但解放后,他除了公文报告,却很少有诗。当真他的内 N<%,3W_-_
心情感之门关闭了吗?没有。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工作之余也写诗,用毛笔写在信笺上, : Tl?yGF
反复改。但写好后又撕成碎片,碎碎的,投入纸篓,宛如一群梦中的蝴蝶。除了工作, 9NAlgET
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他不愿再表白什么,留下什么。瞿秋白在临终前留 s q$|Pad[
下一篇《多余的话》将一个真实的我剖析得淋漓尽致,然后昂然就义,舍身成仁,坦白 XjNu|H/
是一种崇高。周恩来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 $x*GvI1D
我,我复何言哉?”不必再说,又是一种崇高。 rY.:}D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 c i>=45@J
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 zq&lxySa
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 }% *g\%L
己。我敢大胆说一句,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 Ckp=d
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者,当数周恩来。因为即使如马恩、列宁也没有他这样长期处于 @YELqUb*
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 p
IToy;]
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 ?HTwTi5!)
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f]L9)2<
他爱心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及整个世界。你看他大至处理国际关系,小至处理人 e^TF.D?RS
际关系,无不充满浓浓的,厚厚的爱心。美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曾是积怨 +V^_ksi\
如山的,但是战争结束后,1954年周恩来第一次与美国代表团在日内瓦见面时就发出友 f
;JSP
好的表示,虽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或者是不敢接受,但周恩来还是满脸的宽厚 RCr:2
Iz
与自信,就是这种宽厚与自信,终于吸引尼克松在我们立国21年后,横跨太平洋到中国 i:72FVo
来与周恩来握手。国共两党是曾有血海深仇的,蒋介石曾以巨额大洋悬赏要周恩来的头。 wr(?L7
$+
但是当“西安事变”,蒋介石己成阶下囚,国人皆曰可杀,连曾经向蒋介石右倾过的陈 |Rc#Q<Vh|
独秀都高兴地连呼打酒来,蒋介石必死无疑。但是周恩来只带了十个人,进到刀枪如林 0XNb@ogo
的西安城去与蒋介石握手。周恩来长期代表中共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南京,在北平, :z7!X.*
到最后。这些敌方代表竟为他的魅力所吸引,投向了中共。只有团长张治中说别人可以 V"XN(Fd^
留下,从手续上讲他应回去复命。周却坚决挽留,说“西安事变”已对不起一位姓张的 3[4]G@
朋友(张学良),这次不能重演悲剧,并立即通过地下党将张的家属也接到了北平。他 P8f-&(
的爱心征服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叹服。宋美龄连问蒋介石, mLSAi2Y
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人。美方与他长期打交道后,甚至后悔当初不该去扶植蒋介石。 +l\Dp
至于他对人们的爱,革命队伍内同志的爱,更是如雨润田,如土载物般地浑厚深沉。曾 ZWH`s
任党的总书记犯左倾路线错误的博古,可说是经周恩来亲手“颠覆”下台的,但后来他 Ns_d10rZ.
们相处得很好,在重庆博古成了周的得力助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 mUxD.;P
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话移来评价周恩来最合适不过。当周恩来去世 w.\:I[
时,无论东方西方同声悲泣,整个地球都载不动这许多遗憾许多愁。 th{h)( +H
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并且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传统的 vP!gLN]TV
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 ikC;N5Sw
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则是党和国家的养护人。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 fx},.P=:*
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行。 $}@ll^
50年来他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他扶起了毛泽 WD:5C3;
东,“文革”后期他托出邓小平。作为两代领袖,毛邓之功彪炳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 Wu(GC]lTG
地化作了那六个“无”。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 6gXc-}dp
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而他在举国狂庆的前夜却先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 e9hQJ
1{)x
点骨灰也没有留。 <Coh
&g_
周恩来为什么这样地感人至深,感人至久呢?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 *0@e_h
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和护佑 /VQ<}S[k}-
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君受人爱。诸葛亮治蜀27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 K""04Ew*pV
1500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胜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 [@czvPi
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平日常人相处尚投桃报李,有恩必报,而一个伟人再造了 AyUVsIuPT=
国家,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后人又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鲁迅说,悲剧是把人 >8Y >B)
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是命运从总理身上一条条地撕去许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B4C`3@a
同时也在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肠。那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遗憾又加倍转化为深深的 $Fj7'@1(
思念,22年渐渐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 =z+zg^wsT
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时空的。不独总理,所有历史上的伟人, OB%y'mo7]
中园的司马迁、文天祥,外国的马克思、列宁,我们又何曾见过呢?爱因斯坦先生将一 fi1UUJ0
U;
座物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 ]So%/rOvX
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 Qa=;Elp:[
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我们与 G(>a LF
伟人当然就既无时间之差又无空间之别了。 6*E7}
这就是生命的哲学。 s$;v )w$
周恩来还会伴我们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