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背后的阴谋 浏览器劫持的攻与防 X!qK[b@Z
^S3G%{"
“浏览器劫持”,通俗点说就是故意误导浏览器的行进路线的一种现象,常见的浏览器劫持现象有:访问正常网站时被转向到恶意网页、当输入错误的网址时被转到劫持软件指定的网站、输入字符时浏览器速度严重减慢、IE浏览器主页/搜索页等被修改为劫持软件指定的网站地址、自动添加网站到“受信任站点”、不经意的插件提示安装、收藏夹里自动反复添加恶意网站链接等,不少用户都深受其害。那么,这类现象是如何引起的呢?用户又该如何防范应对呢?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内容。 Jz~:
!9WGZfK+0Y
一、“攻”之解说 gK QJ^a\!
>]pZ;e$
1、整体认识。 |67Jw2
mLqqo2u
浏览器劫持(Browser Hijack)是一种恶意程序软件,通过恶意修改用户个人电脑的浏览器默认设置,以引导用户登录被其修改的或并非用户本意要浏览的网页。大多数浏览器劫持者是在用户访问其网站时,通过修改其浏览器默认首页或搜索结果页,达到劫持网民浏览器的目的。这些载体可以直接寄生于浏览器的模块里,成为浏览器的一部分,进而直接操纵浏览器的行为。“浏览器劫持”的后果非常严重,用户只有在受到劫持后才会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浏览器劫持已经成为Internet用户最大的威胁之一。 ewU*5|*[
?W{+[OXs
2、现象分析。 X2@Ef2EkM
C[<}eD4bV
“浏览器劫持”的攻击手段可以通过被系统认可的“合法途径”来进行。所谓“合法途径”,即是说大部分浏览器劫持的发起者,都是通过一种被称为“BHO”(Browser Helper Object,浏览器辅助对象)的技术手段来植入系统。 @k&6\1/U
\^*:1=|7u]
而BHO是微软早在1999年推出的作为浏览器对第三方程序员开放交互接口的业界标准,它是一种可以让程序员使用简单代码进入浏览器领域的“交互接口”, 由于BHO的交互特性,程序员还可以使用代码去控制浏览器的行为,比如常见的修改替换浏览器工具栏、在浏览器界面上添加自己的程序按钮等操作,这些操作都被系统视为“合法”,这就是“浏览器劫持”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源。 $j.;$~F
_i}b]xfM
二、“防”之细谈 tkT,M,]?9
O{_t*sO9q*
vt{[_L(h
这类现象确实难以防范,用户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设置与软件的应用,让这种影响减至最低。以下办法可供大家参考。 r=5S0
)0-A;X2
个别劫持现象的手动修正。 JFVx&
6[3Xe_
Windows登录窗口被劫持。 /iFn=pk1?
ANFes*8j
在注册表中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分支,然后将其下的“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主键删除即可解决问题。 IQ@9S
S>0%jCjW
在网页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里显示网页广告。 `P;r[j"
}bv+^#
在注册表中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分支,IE浏览器中显示的附加右键菜单都在这里设置,常见的网际快车单击右键下载的信息也存放在这里,只需找到显示广告的主键条目删除即可。 PPB/-F]rr
(s,&